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针刺铁仔

针刺铁仔

药材名称针刺铁仔

拼音Zhēn Cì Tiě Zǎi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针齿铁仔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sine semiserrata Wall.

采收和储藏:10-12月果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大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小枝常具棱角。叶互生;叶柄长约5mm;叶片坚纸质至近革质,椭圆形至披针形,有时成菱形,长5-9cm,宽2-3.5cm,先端长急尖至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通常于中部以上具刺状细锯齿;背面中脉隆起,侧脉连成边缘脉,细脉网状,明显,具疏腺点,尤以边缘为密或几无。伞形花序或花簇生,腋生,有花3-7朵,每花基部具苞片1;苞片卵形,具缘毛和腺点;花梗长约2mm,被柔毛;花4数,长约2mm,花萼基部连合成短管,长达全长的1/3或略短,等片卵形或三角形至椭圆形,外面常被疏微柔毛,具腺点和缘毛;花冠白色至淡黄色,基部近连合或成短管,长通常为全长的1/3,裂片长椭圆形、长圆形或舌形,中部以上具明显的腺点,具缘毛;雄蕊与花冠等长或较长,花丝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与花冠裂片同形,在雌花中退化;雌蕊在雄花中退化,被微柔毛,在雌花中较雄蕊短或略长,被微柔毛,子房卵形,花柱向上渐尖,柱头之裂,流苏状。果球形,直径5-7mm,红色变紫黑色,具密腺点。花期2-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700m的疏密林内、山坡、路旁、沟边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果实圆球形,直径4-5mm。表面紫黑色或棕红色,具腺点,内有种子1枚,有的具宿萼,萼片下半部连合。

性味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驱虫。主绦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塌菜

    药材名称塌菜拼音Tā Cài出处清《植物名实图考》中载有乌金白,云:"乌金白即菘菜之黑叶者。湖南产者,叶圆少皱,色青黑有光,味稍逊,其箭杆白与它处同。"据描述及所附之图,确为本种。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

  • 油桐根

    《中药大辞典》:油桐根药材名称油桐根拼音Yóu Tónɡ Gēn别名桐子树根(《草木便方》),桐油树蔃(《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桐油树根(《贵州草药》)

  • 细叶小羽藓

    药材名称细叶小羽藓拼音Xì Yè Xiǎo Yǔ Xiǎn别名尖叶小羽藓、青苔、树毛衣、绿青苔来源药材基源:为羽藓科植物细叶小羽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plocladium microph

  • 新疆芍药

    药材名称新疆芍药拼音Xīn Jiānɡ Sháo Yào英文名Xinjiang Peony Root来源为毛茛科植物新疆芍药paeonia sinjiangensis K.Y.Pa

  • 蓬蘽

    《中药大辞典》:蓬蘽药材名称蓬蘽拼音Pénɡ Lěi别名陵蘽、阴蘽(《别录》),割田藨(《纲目,),寒藨(《医林纂要》)。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的果实。秋季果熟时采收。性味甘酸

  • 毛千屈菜

    药材名称毛千屈菜别名水滨柳、铁菱角来源千屈菜科千屈菜属植物毛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 var. tomentosa DC.,以根状茎及全草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味甘、苦,凉。

  • 黑络丸菌

    药材名称黑络丸菌拼音Hēi Luò Wán Jūn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pgon piceus B

  • 药茴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药茴香药材名称药茴香拼音Yào Huí Xiānɡ来源伞形科药茴香Pleurospermum giraldii Diels,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西。化学成分种

  • 柏树果

    《中药大辞典》:柏树果药材名称柏树果拼音Bǎi Shù Guǒ别名柏树子(《分类草药性》),香柏树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实。8~10月,果实长大而未裂

  • 五倍子苗

    《中药大辞典》:五倍子苗药材名称五倍子苗拼音Wǔ Bèi Zǐ Miáo出处《履巉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幼嫩枝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性味性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