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青天葵

青天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天葵

药材名称青天葵

拼音Qīnɡ Tiān Kuí

别名天葵、独脚天葵、猪乸耳、磨地沙珍珠叶、半边伞、坠千斤、山米子、铁帽子、小胖药、提心吊胆

来源兰科芋兰属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echt.,以全草块茎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健脾消积,镇静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小儿疳积,小儿肺炎,精神病,跌打肿痛,口腔炎,急性喉头炎,疮毒。

用法用量1~2钱,外用适量,新鲜块茎捣烂敷患处。

备注(1)小儿疳积、疝气痛:青天葵鲜块茎2~4钱,炖猪瘦肉或鸡蛋吃。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青天葵

药材名称青天葵

拼音Qīnɡ Tiān Kuí

别名独叶莲(《陆川本草》),独脚莲(《南宁市药物志》),珍珠叶(《广西中药志》),坠千斤、铁帽子、山米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青莲(广东)。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兰科植物芋兰带球茎的叶

①广西地区于夏季采叶,洗净或用沸水拖过,晒至半干时用手搓成粒状,边晒边搓,第一次须单叶搓,以后可数叶合搓,每日搓2~3次,至晒干为止。

②广东地区于6~9月间,挖取全株,除去根茎,仅留球茎及叶,洗净曝晒,并将叶片包裹球茎,搓成球状,再晒至足干为度。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小草本,高约10~27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地下茎作不规则的球状,肉质,白色,径约1厘米。茎极短或无。叶根生;多为1片,2片的罕见,呈圆形,长4.5~6厘米,宽约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脏形,全缘或略呈波状,绿色,叶脉明显,自叶基向叶缘伸出,数约20,侧脉纵横交错而呈网状;叶柄圆柱形,长约8厘米,粗约3毫米,有多数纵行条纹,接近地面部呈青紫红色。花梗长约20~30厘米,节间有退化鳞片包覆,鳞片有淡紫红色脉纹;总状花序;花冠下垂,不整齐,5片,披针形,唇瓣1片,白色,有紫红色脉纹,内面被绒毛,雄蕊与雌蕊合生成合蕊柱。果实椭圆形,多数。花期春季。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的石山疏林下,或田边。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广西、广东等地。

性状干燥叶呈灰褐色至灰绿色,卷成团粒状,叶柄扁平,有纵向条纹。广东产的商品,叶中多裹有球茎。以干燥、叶小、有香味者佳。

性味甘,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和。"

②《陆川本草》:"味淡辛麻,微温。"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散瘀,解毒。治肺痨,痰火咳血,瘰疬,肿毒,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瘰疬,和肉煎汤服或炒食;理痰火咳血,消火疮,水煎服;浸酒治内伤。"

②《陆川本草》:"止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润肺止咳,解热清心。治肺痨,并解煤毒。"

④《广西中药志》:"捣烂外涂,可解疮毒。"

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散瘀消肿,镇静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损伤,结肿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阳虚者慎服。"

复方治精神病:坠千斤块根一个,胡椒一粒。水煎,为一次量。日服一次,连服一月。(《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天葵

药材名称青天葵

拼音Qīnɡ Tiān Kuí

英文名leaf of Ford Nervilia

别名独叶莲、珍珠草、独脚莲、珍珠叶、坠千斤、铁帽子、山米子、天葵、入地珍珠、假天麻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毛唇芋兰的块茎和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rvilia fordii (Hanee) Schltr.

采收和储藏:7-8月用刀齐地面割取叶片,洗净后生晒或用热水烫。用热水(80℃)烫过的叶片放在竹席上,置于阳光下曝晒,晒至半干时用手将每片叶搓成粒状,搓后再晒干。

原形态毛唇芋兰,多年生宿根小草本。块茎球形或扁球形,肉质,白色,直径5-15mm。叶基生,常1片,稀2片;叶柄长5-20cm,下部为管状、紫红色的叶鞘包围;叶片膜质,卵状心形,长5-10cm,宽8-12cm,先端急尖,边缘波状,约具20条明显的叶脉,小脉纵横交错成网状。总状花序从块茎抽出,高15-30cm,有花4-9朵。花先于叶开放,常下垂,淡绿色,具反折的线形小苞片;萼片与花瓣几相等,线状披针形,长10-17mm,仅上部略张开;唇瓣白色带紫,长8-13mm,合抱蕊柱,上部3裂,先端和中部密被白色长柔毛。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400-600m的石山疏林下、石山山脚或密林阴湿处,有时田边或肥沃的地方也有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生长在背阴的石缝、草丛或林下潮湿的腐殖土中,土壤偏酸性,年均温度在19-22℃。在南方,休眠的球茎4月初萌动,4月底至5月中旬出土,5-9月份叶片生长,9月下旬枯萎,全生育期6个月左右。一般每株1年只长1张叶片,少数2-3片。

栽培技术 主要用球茎繁殖。于春末夏初(4-5月)至野外采挖刚出叶的青天葵苗,选较荫凉的地方集中栽培,行株距为10cm×10cm,培育供第2年生产用的球茎,当年形成的新球茎留在地里越冬,次年春挖起作种。3-4月份球茎萌芽前,提前4-5d将培育的球茎挖起,按大小分别放在室内通风处晾1-2d,然后选晴天播种,按行株距17cm×12cm开行点播,播深5-6cm,覆土后畦面盖一层落叶保湿。

田间管理 较大的球茎先抽薹开花,后出叶,如不是留种者应将花薹摘去,让球茎抽新叶。5-6月份是青天葵叶片生长最快阶段,在此期间要加强管理,及时拔除杂草,经常保持湿润,防止太阳直射,最好施稀薄粪水1-2次。

病虫害防治 斑点病,为害叶片,发现后及时用1:1:200波尔多液喷洒,隔2-3d喷1次。蜗牛,早晚舔食叶片,于早晨和黄昏蜗牛活动时捕捉,或用90%***1000倍液定期喷洒畦边、畦沟,以驱除蜗牛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卷缩成团粒状或缠绕成团。块茎肉质,皱缩成不规则的扁平状,直径5-12mm,类白色或黄白色,多已与茎叶脱落。叶皱缩,灰绿色或黄绿色,膜质柔韧,展平后呈卵圆形或卵状心形,长、宽约2.5-7cm(大者可达10cm),先端钝或微尖,基部心形,边缘微波状,基出弧形脉约20条,呈膜翅状突起;叶柄稍扁,长3-7cm(有时长达15cm),直径约2.5mm,灰黄色或黄白色,有细纵纹,基部有残留管状叶鞘及从两侧伸出的纤细不定根。气微有草菇香,叶微甘。以叶嫩小、色青绿、具草菇香气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或方形,上表皮细胞较小。气孔在下表皮较多见。叶肉组织未分化,均为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的薄壁细胞,内含叶绿体。维管束为外韧型。两粗脉维管束间有1-2细脉维客束,在叶中部的较粗脉维管束小。叶肉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含针晶束。在粗脉突起处亦有针晶束分布。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角形、不规则长方形、类圆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气孔多见,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7个,以4个为多。

球茎横切面:最外层为表皮及2-4列厚壁细胞。基本组织为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内含颗粒汰多糖类物质。靠外缘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散生,纵横走向。中部的薄壁细胞无粘液细胞,无多糖物质。

性味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口腔炎;咽喉肿痛;瘰疬;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广西中药志》:阳虚者慎服。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治瘰疬,和肉煎汤服或炒食;理痰火咳血,消火疮,水煎服;浸酒治内伤。

2.《陆川本草》:止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3.《南宁市药物志》:润肺止咳,解热清心。治肺痨,并解煤毒。

4.《广西中药志》:捣烂外涂,可解疮毒。

5.《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散瘀消肿,镇静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损伤,结肿瘀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睡莲

    《中药大辞典》:睡莲药材名称睡莲拼音Shuì Lián别名睡莲菜、瑞莲(《岭南杂记》),子午莲(《纲目拾遗》),茈碧花(《植物名实图考》)。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睡莲的花

  • 光背杜鹃

    药材名称光背杜鹃拼音Guānɡ Bèi Dù Juān别名青海杜鹃、枇杷[青海]、光背枇杷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陇蜀杜鹃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

  • 南方红豆杉

    药材名称南方红豆杉拼音Nán Fānɡ Hónɡ Dòu Shān别名海罗杉、美丽红豆杉来源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Rehd. v

  • 八哥

    药材名称八哥拼音Bā Gē别名寒皋(《淮南万毕术》),鸲鹆(《唐本草》),花鹆(《荆楚岁时记》),哵哵鸟(《广韵》)。出处《纲目》来源为椋鸟科动物八哥的肉。原形态八哥(《纲目》) 体长约25厘米。嘴形

  • 野樱花

    药材名称野樱花别名山樱花、山樱桃来源蔷薇科野樱花Prunus serrulata Lindl. var. spontanea Wills.,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省。性味辛,平。功能主治透发麻

  • 新塔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新塔花药材名称新塔花拼音Xīn Tǎ Huā别名续则[维名]来源唇形科小叶薄荷Ziziphora bungeana Juz.,以地上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新疆。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安神

  • 羊肺

    《中药大辞典》:羊肺药材名称羊肺拼音Yánɡ Fèi出处《别录》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分每100克约含水分76克,蛋白

  • 附子

    《中国药典》:附子药材名称附子拼音Fù Zǐ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

  • 大叶刺篱木叶

    药材名称大叶刺篱木叶拼音Dà Yè Cì Lí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

  • 三叉凤尾蕨

    药材名称三叉凤尾蕨拼音Sān Chā Fènɡ Wěi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Wallich's Brake别名老泻风、凤尾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