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马肉

马肉

《中药大辞典》:马肉

药材名称马肉

拼音Mǎ Ròu

出处《别录》

来源为马科动物

原形态马(《诗经》)

体长约1.5~2.5米,高约1~1.5米。毛色随种类而不同。头、面狭长,耳直立能动.前额阔,上披长毛如发.颈部长,有鬃毛,自头后沿颈背向下披垂。躯干部长,胸部比腹部宽大。四肢细长,下部有距毛,前肢腕骨上方和后肢跗骨下方,有一部分无毛而有坚固的灰白色胼胝体,俗称"夜眼"。足趾仅第3趾发达,成末端卵圆形的实性蹄;第2,第4趾均退化。尾自基部末端,具总状长毛,形如尘拂。

性味甘酸,寒。

①《别录》:"味辛苦,冷。"

②《日用本草》:"味酸辛,冷。"

③《本经逢原》:"辛,温。"

④《医林纂要》:"甘酸,寒。"

功能主治①《别录》:"主除热下气,长筋,强腰脊。脯疗寒热痿痹。"

②《食疗本草》:"主肠中热。"

注意①《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

②《食疗本草》:"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

③《日华子本草》:"马肉忌苍耳生姜。"

复方①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

②治头店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肉

药材名称马肉

拼音Mǎ Ròu

英文名Meat of Equine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纲目》:食马中毒者,饮芦菔汁、食杏仁可解。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去皮,除去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马属草原动物,善奔驰,草食。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味甘;酸;辛;性微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除热。主寒热痿痹;筋骨无力,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外用:煮汁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1.《雷公炮炙论》:“马自死,肉不可食。五月勿食,伤神。”2.《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诸食马肉心烦闷者,饮以美酒则解,白酒则剧。”3.《食疗本草》:“不与仓米同食,必卒得恶,十有九死,不与姜同食,生气嗽。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烂熟,兼去血尽,始可煮炙,肥者亦然,不尔毒不出。”“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4.《本草拾遗》:“妇人怀妊不得食马。”5.《日华子》:“此肉只堪煮,余食难消。不可多食。忌苍耳生姜。”6.《饮食须知》:“妊妇食之,令子过月难产。乳妇食之,令子疳瘦。食马肉毒发而心闷者,饮芦根汁,或嚼杏仁或煎甘草汤解之。”7.《医林纂要·药性》:“动风发毒。”

复方1.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2.治头疮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醋糟

    药材名称醋糟拼音Cù Zāo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米、麦、高粱等酿醋后所余的残渣。性味《纲目》:"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气滞风壅,

  • 细叶大戟

    《中药大辞典》:细叶大戟药材名称细叶大戟拼音Xì Yè Dà Jǐ别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细叶大戟的全草。6~8月采收

  • 透茎冷水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透茎冷水花药材名称透茎冷水花别名美豆、直苎麻来源荨麻科透茎冷水花Pilea mongolica Wedd.,以根、茎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至华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利尿解热,

  • 章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章鱼药材名称章鱼拼音Zhānɡ Yú别名长蛸来源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蛸科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短蛸Octopus ochellatus(

  • 庐山瓦韦

    药材名称庐山瓦韦拼音Lú Shān Wǎ Wéi别名七星草、骨牌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lewisii(Bak.)Ching[Polypo

  • 树刁

    《全国中草药汇编》:树刁药材名称树刁拼音Shù Diāo别名生扯拢[四川]来源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点花黄精Polygonatum punctatum Royle ex Kunth,以根状茎或全草

  • 牡蛎肉

    《中药大辞典》:牡蛎肉药材名称牡蛎肉拼音Mǔ Lì Ròu别名蛎黄(《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等的肉。化学成分近江牡蛎与大连湾牡蛎肉含糖元63.55%,牛磺

  • 木半夏叶

    药材名称木半夏叶拼音Mù Bàn Xià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 玉蜀黍苞片

    药材名称玉蜀黍苞片拼音Yù Shǔ Shǔ Bāo Piàn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鞘状苞片。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种子时收集,晒干。原形态玉蜀黍,高

  • 狮子草

    药材名称狮子草拼音Shī Zi Cǎo别名九头狮子草、滇香菜菜、小疙瘩、四棱草、血剑草小铁牛、疙瘩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不育红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yuenn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