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材>鲛鱼

鲛鱼

药材名称鲛鱼

拼音Jiāo Yú

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

原形态体细长形,长约60厘米;前端略粗,向后渐细,腹面平。头宽。吻稍厚。前端钝。服侧位,长圆形。中等大,瞬裙平横外露;服后有小形喷水孔。鼻孔位于口至吻的1/3处,有鼻瓣3叶。口呈三角形,距吻端远,有唇褶,上唇褶宽扁而长,下唇裙较狭而短。齿小,多行,排列成铺石状。鳃孔6个,最后两个位于胸鳍上方。盾鳞细小。背鳍两个,形状相似;第1背鳍较大,始于腹鳍后缘上方,介于吻端至第2背鳍间;第2背鳍较小于第1背鳍,胸鳍始于第5鳃孔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腹鳍位于背鳍间隔前半部的下方,内角较尖,后缘直。尾鳍的上叶直而略窄,下叶前端较宽。背面和上侧面呈灰褐色。侧线显著,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有许多不规则的白点。下侧面和腹面银白色。

栖于近海。以软体动物、虾、蟹及其他鱼类为食。卵胎生。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黄海和东海。

性味甘咸,平。

①《食疗本草》:"平。"

②《日华子本草》:"平,微毒。"

③《纲目》:"甘,平,无毒。"

④《医林纂要》:"酸咸,平。"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大阴经。"

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补五脏。"

②《医林纂要》:"消肿去瘀。"

备注鲨鱼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较常见的尚有虎鲨科狭纹虎鲨(分布南海及东海南部)、角鲨科白斑角鲨(分布东海及黄海)及姥鲨科姥鲨(我国沿海均有)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江蓠

    药材名称江蓠拼音Jiānɡ Lí别名龙须菜、海菜、线菜、海粉干、海面线、竹筒菜、蚝菜、发菜、粉菜出处江蓠又名龙须菜。1.《纲目》菜部云:“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

  • 独叶岩珠

    药材名称独叶岩珠拼音Dú Yè Yán Zhū别名石枣、岩豆、鸭舌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齿瓣石豆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lbopyllum psychoon Reichb.f.[B.le

  • 鼹鼠

    《全国中草药汇编》:鼹鼠药材名称鼹鼠拼音Yǎn Shǔ别名缺齿鼹来源食虫目鼹鼠科缺齿鼹Mogera robusta Nehring,以全体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解毒,理气。主治疔肿,痔疮,淋病,

  • 毛叶楼梯草

    药材名称毛叶楼梯草拼音Máo Yè Lóu Tī Cǎo别名米烧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锐齿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cyrtandrifolium(Zoll.et M

  • 紫弹树根皮

    药材名称紫弹树根皮拼音Zǐ Dàn Shù Gēn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紫弹树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biondii Pamp.采收和储藏:春初、秋末挖取根部,除去须根、泥土

  • 石通

    药材名称石通别名短尾铁线莲、山木通、红钉耙藤、小木通、链架拐来源毛茛科石通Clematis brevicaudata DC.,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至四川、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蘡薁藤

    药材名称蘡薁藤拼音Yīnɡ Yù Ténɡ别名野葡萄藤、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小平布藤、野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

  • 泽泻

    《中国药典》:泽泻药材名称泽泻拼音Zé Xiè英文名RHIZOMA ALISMATIS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来源本品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

  • 白枪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枪杆药材名称白枪杆拼音Bái Qiānɡ Gǎn别名根根药、对节木、狗骨头树来源木犀科白蜡树属植物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l.,以根入

  • 山桂皮

    药材名称山桂皮拼音Shān Guì Pí别名假桂皮、土桂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毛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appelianum Schewe[C.appelianu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