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

十全大补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全大补汤

药方名称十全大补汤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蓍(去芦)、川芎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炮制上一十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并皆治之。此药性温不热,平补有效,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其效不可具述。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全大补汤

药方名称十全大补汤

别名十全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补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处方人参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川芎地黄(洗,酒蒸,焙)茯苓(焙)白术(焙)甘草(炙)黄耆(去芦)川当归(洗,去芦)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十昧,锉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忱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不拘时候温服。

备注本方是由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再加黄耆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耆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蠲痛五汁膏

    药方名称蠲痛五汁膏处方凤仙梗(捣汁)、老姜汁、蒜汁、韭汁、葱汁各等分。制法熬至滴水成珠,用蓖麻子油同黄蜡收起。功能主治寒湿气袭于经络血脉之中为痛,痛于两臂、两股,腰背、环跳之间。用法用量每以此膏烘热贴

  • 胆道排石汤Ⅰ号

    《新急腹症学》引遵义医学院方:胆道排石汤Ⅰ号药方名称胆道排石汤Ⅰ号拼音dandaopaishitang1hao处方枳壳3钱,木香6钱,大黄5钱,枳实5钱,茵陈10钱,黄芩3钱,银花3钱,芒消3钱。功能

  • 保真饮

    《解围元薮》卷四:保真饮药方名称保真饮处方精羊肉4两,蝉壳4两,麻黄(春秋用)1两5钱(夏用1两,冬用2两)。功能主治疠疮。用法用量先把羊肉煮烂,取汁6-7碗,入蝉壳、麻黄,再煮存4碗,旋服完,吃羊肉

  • 益肾散

    药方名称益肾散别名益智散(《丹溪心法》卷四)。处方磁石(火烧醋淬七次,研细,水飞)12克巴戟 大川椒(开口者)各30克沉香石菖蒲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补肾通窍。治肾虚耳聋。用法用量每服6克

  • 大白散

    药方名称大白散处方大天南星(炮)。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胃反呕吐。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粟米联1撮,煎至1盏,去滓温服。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指南方》

  • 归连丸

    《普济方》卷二一一:归连丸药方名称归连丸处方黄连4分,黄柏2两,当归2两,黄芩2两,阿胶2两(炙),熟艾1两。制法上为散。以醇醋2升。煮胶烊,下药煮;为丸,如大豆大。功能主治清热养阴。主阴虚五色痢;孕

  • 八仙丸

    《杨氏家藏方》卷九:八仙丸药方名称八仙丸处方肉苁蓉牛膝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干)当归(洗,焙)60克附子(炮,去皮、脐)60克鹿茸30克(火燎,去毛,涂酥炙)麝香0.

  • 黄丸子

    《魏氏家藏方》卷一:黄丸子药方名称黄丸子处方甘草(炙)3两,华阴细辛3两,川乌头3两(生),白术(炒)2两,川芎2两,缩砂(去壳)2两,羌活2两,白芷4两,雄黄1两(透明者,别研,水飞)。制法上为细末

  • 九制松香膏

    药方名称九制松香膏别名九汁膏处方上好片松香3斤(用清水煮烊,拉拔过,倾去水,再换水煮,再拉拔换水,如此以10遍为度,将松香研末,用姜汁、葱汁、白凤仙汁、烧酒、闹羊花汁、商陆根汁、韭菜汁、童便,挨次将松

  • 苁蓉散

    《医学入门》卷八:苁蓉散药方名称苁蓉散处方肉苁蓉白术巴戟麦门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24克车前子干姜各15克 生地25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温阳补肾。主肾气虚寒,阳痿,腰脊痛,身重胫弱,言音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