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双和汤

双和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双和汤

药方名称双和汤

处方白芍药七两半,当归(洗.酒浸)、黄蓍(蜜炙)、川芎、熟地黄(净洗.酒蒸),各三两;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二两二钱半。上

炮制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五劳、六极、七伤,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痿黄,略有所触,易成他疾。

或伤于冷,则宿食不消,脾疼腹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旋眼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生肌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切虚劳不敢服燥药者,并宜服之。

常服调中养气,益血育神,和胃进食,补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一枚,煎至六分,空心,食前服。

注意忌生冷、果子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双和汤

药方名称双和汤

处方白芍药225克当归(洗,酒浸)黄耆(蜜炙)川芎地黄(净洗,酒蒸)各90克甘草(炙)肉桂(去皮,不见火)各6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心肾俱虚,精血气少,遂成虚劳。百骸枯瘁,四肢倦怠,寒热往来,咳嗽咽干,行动喘乏,面色萎黄。或伤于寒,则宿食不消,肚腹疼痛,泻痢吐逆;或伤于热,则头目眩晕,痰涎气促,五心烦热;或因饥饱动作,喜怒惊恐,病随而至,或虚胀而不思食,或多食而不长肉,心烦则虚汗盗汗,一切虚劳不敢服燥药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灵宝散

    药方名称灵宝散处方丁香1钱半,木香1钱半,乳香1钱半,当归半两,玄胡索半两,白芍药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血气攻刺痛,引两肋疼痛,及痃癖冷气。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温酒调下。摘录《御药院方》卷

  • 保生汤

    《妇人大全良》卷十二:保生汤药方名称保生汤处方人参7.5克甘草7,5克白术香附子乌药橘红各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主妊娠恶阻,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脉滑大而六部俱匀者。如觉恶心

  • 参附养荣汤

    药方名称参附养荣汤处方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3钱,人参1钱,附子7分(炮),干姜1钱(炒)。功能主治因他病先亏,或因新产后气血两虚,或禀赋娇怯,疫邪留于心胸,令人痞满,因下益虚,失其健运,邪气留止,

  • 插耳皂荚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插耳皂荚丸药方名称插耳皂荚丸别名皂荚丸(《普济方》卷六十五)。处方皂荚1挺 豉30克 蒜1头(去皮)巴豆7枚(去皮,麸炒微黄)制法上药捣研为散。功能主治主牙疼。用法用量每用少许

  • 连芍调中汤

    药方名称连芍调中汤处方枳壳、厚朴、山楂、泽泻、陈皮、桔梗、白芍、黄芩、黄连、甘草。功能主治疰夏胸中不宽,兼中热。摘录《医学传灯》卷上

  • 海马散

    药方名称海马散处方海马(炙黄)1对,辰砂1钱,雄精3钱,麝香5厘,梅片1分,甲片(黄土炒)1钱。制法上为细末,另加水银少许,研至不见星为度。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不腐溃者。用法用量外用。摘录《青囊秘传》

  • 荆芥粥

    药方名称荆芥粥处方荆芥1把(切),青梁米4合(淘),薄荷叶半握(切),豉5合(绵裹)。功能主治老人中风,口面?偏,大小便秘涩,烦热。用法用量以水煮取荆芥汁,下米及诸味煮作粥,入少盐醋,空心食之。常服佳

  • 归竭丸

    药方名称归竭丸处方当归,血竭,蓬术(煨),白芍(酒炒)2两,五灵脂4两。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产后血积,腹中成块。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酒送下。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 兰台散

    药方名称兰台散处方乌梅肉(焙)1两,蛇黄2两(醋淬20遍)。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骨蒸劳热,骨肉、五心烦躁,或大病大下后多睡,或全睡。用法用量每服2钱齑汁调下。儿睡起不了了,为神不聚,此能收。摘录《

  • 蕲蛇酿

    药方名称蕲蛇酿处方真蕲蛇(酒洗)3两,地龙(去土)3两,当归(酒洗)1两,川芎(微炒去汁)1两,赤芍药1两,天门冬1两,苍术(米泔浸)1两,木鳖子(去壳)1两,细辛1两,白芷1两,荆芥穗1两,蔓荆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