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归脾丸

归脾丸

《中国药典》:归脾丸

药方名称归脾丸

处方党参80g白术(炒)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茯苓160g远志(制)160g酸枣仁(炒)80g龙眼肉160g当归160g木香40g大枣(去核)40g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微苦、辛。

炮制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5~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七:归脾丸

药方名称归脾丸

处方黄耆1钱,龙眼肉1钱,酸枣仁1钱(炒),人参1钱,木香2分,甘草(炙)2分半。

功能主治思伤脾,神不归于脾而健忘怔忡。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七

猜你喜欢

  • 补脾和中丸

    药方名称补脾和中丸处方钱氏异功散1两,加青皮1钱,砂仁1钱,使君子肉1钱。制法另取神曲作糊为丸。功能主治病后食少形瘦者。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摘录《育婴秘诀》卷二

  • 厚朴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散药方名称厚朴散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黑皮.焙)、厚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三分,甘草(炙)半两。炮制上件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外

  • 健中汤

    《幼科直言》卷五:健中汤药方名称健中汤处方白术(炒)、白芍(炒)、苡仁、扁豆(炒)、陈皮、白茯苓、柴胡、神曲(炒)。功能主治小儿脾虚作肿。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儿丸。摘录《幼科直言》卷五《杏苑》卷六:

  • 黄连定厥汤

    药方名称黄连定厥汤处方黄连6克当归15克麦冬15克玄参30克 贝母9克 菖蒲1.5克功能主治治阳厥,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吹喉千金不换散

    药方名称吹喉千金不换散处方人中白5钱(煅存性),细柏末3钱,玄明粉3钱,白硼砂3钱,西瓜霜8钱,明石膏6钱(尿浸3年取出,用黄连2钱煎汤飞3次),腰雄精3钱,大梅片1钱,上青黛6钱,真熊胆2钱。制法上

  • 碧雪丹

    药方名称碧雪丹处方白萝卜苗(无苗时用鲜萝卜1斤代之)4两,荸荠苗(无苗时用鲜荸荠1斤代之)5两,鲜土牛膝根5两(干者用7两,又名天名精),鲜银花叶4两(干者用6两)上用囊盛之,入长流水浸1宿,取起,带

  • 还真散

    药方名称还真散处方诃子5个(用面裹,火煨热,不要生,不要焦,得所去面不使,就热咬诃子破,去核不用,只使皮,焙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毒痢初得时,先发寒热,吃通神散寒热已退,赤痢已消者。用法用量每服

  • 护胃承气汤

    药方名称护胃承气汤处方生大黄3钱,元参3钱,细生地3钱,丹皮2钱,知母2钱,麦冬(连心)3钱。功能主治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用法用量水5杯,煮取2

  • 栀子生姜豉汤

    药方名称栀子生姜豉汤处方栀子9克(劈)生姜15克 香鼓4克(绵裹)功能主治治栀子鼓汤证兼见呕吐者。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先煮栀子、生姜,取200毫升,纳豉,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

  • 大腹饮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大腹饮药方名称大腹饮处方大腹(并皮,煨,锉)2枚,诃黎勒皮2枚,陈橘皮(去白,炒)1分,猪胆1枚,桃白皮1两。功能主治虚劳羸瘦咳嗽。用法用量上5味,除胆外,为粗末。每服5钱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