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桂枝汤

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

处方栝楼根6克桂枝9克 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而有力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取微汗。汗不出,服顷啜热粥发之。

备注本方即《伤寒论桂枝汤加蒌根而成,所治之证,为痉病中之柔痉。是外有表邪,经络受阻,经脉拘急不舒,复因表虚汗出,津液不得濡润而成。方中用桂枝汤外解风寒,加入栝楼根甘寒润燥而通津液,并且善通经络。配合成方,可收解表生津并重之效,表证解,津液通,经脉濡,而痉亦自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栝楼桂枝汤

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

别名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

处方栝楼根2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用法用量瓜蒌桂枝汤(《普济方》卷一三二)、桂枝瓜蒌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法律》引作“栝楼桂枝汤”、《幼幼集成》引作“瓜蒌桂枝汤”。

各家论述①《法律》:即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合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②《金匮要略论注》: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

临床应用小儿抽搐症《陕西中医》(1985;7:304):以栝楼桂枝汤治疗小儿抽搐症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岁,病程1月-2年,属于热性病后遗症25例,不明原因者35例。处方:栝楼根15g,桂枝8g,白芍12g,炙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气虚加党参,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阴虚加石斛,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忌食生冷油腻。结果,40例15天内治愈。18例1个月内治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宣志汤

    药方名称宣志汤处方茯苓15克 菖蒲3克甘草3克白术9克 生枣仁15克远志3克柴胡3克当归9克人参3克山药15克巴戟天9克功能主治解郁通阳。治阳痿。志意郁闷,以致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用法用量水煎服。二

  • 加味清凉饮

    《医学探骊集》卷三:加味清凉饮药方名称加味清凉饮处方大熟地4钱,黄芩4钱,栀子3钱,滑石3钱,广陈皮2钱,黄柏3钱,木通3钱,茯苓3钱,甘草1钱,大海3个,山豆根3钱。功能主治伤寒咽痛,已得出大汗,脉

  • 减味乌梅丸

    药方名称减味乌梅丸处方半夏、黄连、干姜、吴萸、茯苓、桂枝、白芍、川椒(炒黑)、乌梅。功能主治厥明三疟,日久不已,劳则发热,或有痞结,气逆欲呕。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 地骨散

    《嵩崖尊生》卷十二:地骨散药方名称地骨散处方柴胡7分5厘,地骨皮7分5厘,桑白7分5厘,枳壳7分5厘,前胡7分5厘,黄耆7分5厘,茯苓5分,五加皮5分,人参5分,甘草5分,桂心5分,白芍5分。功能主治

  • 固齿延寿膏

    药方名称固齿延寿膏处方珍珠5钱(绢作小袋盛之,豆腐一方,中开1孔纳珠袋,仍以原腐掩孔,留袋上1线悬锅口上,勿令珠袋落底,恐伤珠原气,桑柴火煮1炷香为度),雄鼠骨(腊月内雄鼠1只,面作饼,将全鼠包完,外

  • 降气和血饮

    药方名称降气和血饮处方丁香1钱半,枇杷叶(去毛)1钱半,陈皮1钱半,当归1钱半,木通1钱半,淮膝1钱半,腹皮1钱半,苏子1钱,枳壳1钱,姜黄1钱,甘草3分。功能主治酒伤膈气,喘急痰涎,嗽滓沫。用法用量

  • 六气汤

    药方名称六气汤处方白术高良姜(锉)桂(去粗皮)陈皮(汤浸,去白,焙)茴香子(炒)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六味,粗捣筛。功能主治治脾胃伤冷,心腹疼痛,霍乱吐泻。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3片

  • 清肝汤

    《医学入门》卷八:清肝汤药方名称清肝汤处方川芎当归各3克白芍4.5克柴胡2.4克 山栀(炒)牡丹皮各1.2克功能主治治肝经血虚有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龚志贤方:清肝汤药方名称清肝汤处

  • 丹参杜仲酒

    药方名称丹参杜仲酒处方杜仲30g丹参30g川芎20g 江米酒750ml炮制1. 将上述药材一同捣碎细,装入纱布袋内;2. 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酒浸泡,密封;3. 5日后开启,去掉药袋,过滤装瓶备用。

  • 九龙控涎丹

    药方名称九龙控涎丹别名九龙控心散处方滴乳香1钱(别研),天竺黄2钱半,雄黄(别研)1钱,腊茶1钱,白矾(煅)1钱,甘草(炙)2钱,荆芥穗(炒)2钱,绿豆100粒(半生半炒),赤足蜈蚣1条(酒浸,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