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药方名称桂枝二麻黄一汤

处方桂枝1两17铢(去皮),芍药1两6铢,麻黄16铢(去节),生姜1两6铢(切),杏仁16个(去皮尖),甘草1两2铢(炙),大枣5枚(擘)。

功能主治解散营卫之邪。小发营卫之汗。主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1日再发者。

用法用量以水5升,先煮麻黄1-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1日2次。本云:桂枝汤2分,麻黄汤1分,合为2升,分再服,今合为1方。将息如前法。

各家论述①《伤寒附翼》: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之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杨之峻攻。故取桂枝汤3分之2,麻黄汤3分之1,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后人合为一方者,是大背仲景比较二分之轻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②《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化。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16铢麻黄,不能胜1两17铢桂枝、1两6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临床应用①太阳中风《吴鞠通医案》:唐,59岁。头痛恶寒,脉紧,言謇,肢冷,舌色淡。太阳中风,虽系季春天气,不得看作春温,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麻黄一法:桂枝6钱,杏仁5钱,生姜6片,麻黄(去节)3钱,炙甘草3钱,大枣(去核)2枚。煮3杯,先服1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投其间。②寒热往来《经方实验录》:王右,寒热往来,1日两度发,仲景所谓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之证也。前医用小柴胡,原自不谬,但差一间耳。川桂枝5钱,白芍4钱,生草3钱,生麻黄2钱,光杏仁5钱,生姜3片,红枣5枚。病者服此,盖被自卧,须臾发热,遍身漐漐汗出。其病愈。

摘录伤寒论

猜你喜欢

  • 宫中十二味

    药方名称宫中十二味处方炙黄耆、川芎、当归身、白芍药、菟丝子、荆芥、厚朴(姜汁炒)、羌活、川贝母、炒枳壳、广艾、甘草、生姜。功能主治催生。主用法用量水煎服。服至7-9月,每月服2-3剂,产时再服3-4剂

  • 葫芦花汤

    药方名称葫芦花汤处方葫芦花不拘多少(八月采,阴干)。功能主治令小儿痘疮或不出,纵出亦稀少。主用法用量入除夜蒸笼汤浴儿。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七

  • ***仁汤

    药方名称***仁汤处方***仁3分,人参3分,决明子(微炒)3分,车前子3分,黄连(去须)3分,诃黎勒皮1两,秦皮(去粗皮)1两,大黄(锉,炒)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泻肝热。主目赤。用法用量每服5钱

  • 花粉

    药方名称花粉处方花粉、绿豆各等量。制法共研细末,加入冷开水调成糊状。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6例(7~10岁),全部治愈,疗程2~4天。用法用量外敷患处,每天敷3~4次。摘录《外治方》

  • 经验白术散

    药方名称经验白术散处方白术1两,苦葶苈1两,川山甲5钱,蛇退1条(全),黑牵牛(末)2两,土牛儿1个(土坑内烧,焙干)。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水蛊、气蛊病。用法用量每服3钱,好酒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一

  • 加味化坚汤

    药方名称加味化坚汤处方桃仁9克,杏仁9克,橘皮9克,丹皮9克,桂枝9克,甘草6克,醋30克,大黄10克,蜜(冲服)30克。功能主治破血软坚,理气行滞。主血瘀凝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

  • 复方地锦片

    药方名称复方地锦片处方地锦草166两4钱,辣蓼166两4钱,车前草54两4钱。制法取地锦草、辣蓼各33两,车前草11两,共为细粉。取地锦草等3味下余药料,用煮提法提取二次,合并浓缩为稠膏约77两,取地

  • 黑归脾丸

    《中国医学大辞典》:黑归脾丸药方名称黑归脾丸处方党参60克白术60克茯苓60克甘草15克黄耆60克当归60克 熟地120克远志30克 枣仁60克 广木香15克龙眼肉60克 枣子60克生姜60克制法上药

  • 分珠散

    《证治准绳·类方》卷七:分珠散药方名称分珠散处方槐花白芷地黄栀子荆芥甘草黄芩龙胆草赤芍药当归各30克功能主治主治血灌瞳人,恶血不散。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服。春加大黄,泻肝;夏加黄连,泻心;秋加桑白皮,泻肺

  • 大惺惺丸

    药方名称大惺惺丸处方辰砂(研)1钱半,青礞石1钱半,金牙石1钱半,雄黄1钱,蟾灰2钱(干燥虾蟆1个,烧灰存性,研末),牛黄1钱,龙脑1钱(别研),麝香半钱(别研),蛇黄3钱(醋淬5次)。制法上为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