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汤泡散

汤泡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汤泡散

药方名称汤泡散

处方赤芍药、当归(洗.焙)、黄连(去须),各等分。

炮制上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受客热风壅上攻,眼目赤涩,睛疼睑烂,怕日羞明,夜卧多泪,时行暴赤,两太阳穴疼,头旋昏眩,视物不明,渐生翳膜,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用二钱,极滚汤泡,乘热洗,冷即再温,洗,一日三、五次洗,以瘥为度。

注意忌腌藏、毒物。

备注其说云,凡眼目之病,皆以血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即行,故乘热洗用,无不效验。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汤泡散

药方名称汤泡散

别名睛明散(《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七)。

处方赤芍当归(洗,焙)黄连(去须)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肝经不足,客热风邪上攻,眼目赤涩,睛疼睑烂,怕日羞明,夜卧多泪,或时行暴赤,两太阳穴疼,头旋昏眩,视物不明,渐生翳膜。

用法用量每用6克,极滚汤泡,乘热熏洗,冷即再温,一日洗三至五次,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猜你喜欢

  • 当归黄耆饮

    药方名称当归黄耆饮处方当归白芍黄耆人参各6克升麻1.5克制法上药细切。功能主治主产后阴脱。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未收再服。摘录《医学正传》卷七引《产宝》

  • 六味凉血消毒散

    药方名称六味凉血消毒散处方***(如无,用升麻)、牡丹皮、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生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痘喘。用法用量上药每服3-5钱,水煎服。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九

  • 九味养脾汤

    药方名称九味养脾汤处方白术1钱2分,白芍药(酒炒)8分,白茯苓8分,人参6分,陈皮6分,川芎6分,甘草(炙)4分,黄耆(蜜炙)4分,当归(酒洗)4分,半夏6分,山楂6分,麦门冬6分。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

  • 截水丸

    药方名称截水丸处方缩砂仁2两(炒),蓬术1两半(汤浸1宿,炒),汉椒1两(炒出汗,去目),桂1两(不见火,去黑皮),苍术1两(麦麸炒,去油),青皮1两,茱萸1两(醋浸1宿,炒),雄黄半两(通明者)。制

  • 阑尾化瘀汤

    药方名称阑尾化瘀汤处方川楝子15g,金银花15g,延胡索9g,牡丹皮9g,桃仁9g,大黄(后下)9g,木香9g。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

  • 荆防清表汤

    药方名称荆防清表汤处方荆芥、羌活、银花、紫草、桔梗、川芎、防风、连翘、酒栀、薄荷、滑石、白芷。功能主治小儿痘证,因风闭、热郁、秽浊,致热逾3日,应见点而不见,无汗恶风者。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 芦笋粥

    药方名称芦笋粥处方芦笋(芦笋的嫩苗)30克粳米50克制法先煎芦笋,去渣,后入粳米煮为稀粥。功能主治辛凉解表。适用于小儿疹出不畅,症见发热,烦躁、喘咳、呕吐等。用法用量空腹服用,每日2次。摘录《粥谱》

  • 藿半散

    药方名称藿半散处方黄连(姜汁炒)5钱,半夏(姜制)5钱,藿香5钱,白茯苓3钱,砂仁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吐酸苦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姜汤调下,不拘时候。摘录《玉案》卷六

  • 如圣胜金铤

    药方名称如圣胜金铤处方硫黄(细研)、川芎、腊茶、薄荷(去枝.梗)、川乌(炮)、硝石(研)、生地黄,各二两。炮制上为细末,裂生葱自然汁搜和为铤。功能主治治急喉闭、缠喉风、飞扬、单蛾、双蛾、结喉、重舌、木

  • 参杞汤

    药方名称参杞汤处方人参、当归、熟地、杞子、山萸肉、麦冬、阿胶、肉桂、黑荆芥。功能主治纳气,养血,救脱。主新产血去过多,而气失根蒂,喘逆。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顾氏医径》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