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淡竹茹汤

淡竹茹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处方生淡竹茹9克麦门冬12克甘草3克小麦12克生姜9克大枣14个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竹茹小麦,取8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体虚者分三次服。

若有人参,入3克,若无,纳茯苓4.5克;气逆者,加半夏6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千金》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处方生淡竹茹1升,麦门冬5合,甘草1两,小麦5合,生姜3两,大枣14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竹茹小麦,取8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分2服,羸人分作3服。若有人参入1两,若无人参,纳茯苓1两半亦佳。

气逆者,加半夏2两。

摘录《千金》卷三

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别名麦门冬

处方竹茹8分,干葛8分,甘草6分,麦门冬3合,小麦2合,石膏12分。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气短欲死,心乱不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

《三因》卷九:淡竹茹汤

药方名称淡竹茹汤

别名竹茹

处方麦门冬2两半(去心),小麦2两半,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半,半夏(汤洗7次)2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心虚烦闷,头疼短气,内热不解,心中闷乱,及产后心虚惊悸,烦闷欲绝。妊妇心虚惊悸,脏躁,悲伤不止。

用法用量竹茹汤(《普济方》卷一一九)。

摘录《三因》卷九

猜你喜欢

  • 九味养脾汤

    药方名称九味养脾汤处方白术1钱2分,白芍药(酒炒)8分,白茯苓8分,人参6分,陈皮6分,川芎6分,甘草(炙)4分,黄耆(蜜炙)4分,当归(酒洗)4分,半夏6分,山楂6分,麦门冬6分。功能主治小儿大病后

  • 八宝坤顺丸

    《中国药典》:八宝坤顺丸药方名称八宝坤顺丸处方熟地黄80g地黄80g白芍80g当归80g川芎80g人参40g白术80g茯苓80g甘草40g 益母草40g黄芩80g牛膝40g橘红80g沉香40g木香16

  • 集成白玉丹

    药方名称集成白玉丹处方新出窑矿石灰1块。功能主治瘰疬破烂,多年不愈,连及胸腋。用法用量滴水化开成粉,用生桐油调匀,干湿得中,先以花椒、葱煎汤,洗净其疮,以此涂之。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 大生脉汤

    药方名称大生脉汤处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天冬黄柏川归牛膝红花枸杞子生地功能主治主心热脉痿,胫纵不任地。用法用量水煎服。有汗,加黄耆。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一

  • 快斑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快斑散药方名称快斑散别名快斑汤、人参快斑散处方紫草茸1两,蝉蜕(去土)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芍药1两,木通1分,甘草1分(炙)。功能主治气虚而血不和,痘疹见点,或隐或现,起

  • 苍松烘疗条

    药方名称苍松烘疗条处方苍术12g,松香31g,枫子仁62g,蛤壳粉31g,白鲜皮31g,黄柏31g,鹤虱15g,防风15g,苦参15g,硫黄31g,红砒3g。制法上为细末,取10g和艾绒90g,混卷如

  • 鳖血丸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鳖血丸药方名称鳖血丸处方人参15克川芎芜荑北柴胡各30克使君子21个 胡黄连川黄连各60克制法上用鳖血150毫升,吴茱萸30克,拌和二连,淹一宿,次早炒干透,出茱萸并血,只用二连

  • 大紫豆汤

    药方名称大紫豆汤处方羌活1两,大豆1升,酒3升。功能主治去风散血。主热中风。中风头眩,恶风自汗,吐冷痰,及产后中风,痱痉背强,口噤直视,烦热;妊娠折伤,胎死腹中。用法用量本方用法“密封候冷”句下未言服

  • 葱胶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葱胶汤药方名称葱胶汤别名葱白阿胶散(《鸡峰普济方》卷十六)、葱白散(《朱氏集验方》卷六)。处方阿胶10片 葱1握(切)功能主治养血润肠,通阳行气。主老年血虚,肠中阳气不通,大便秘

  • 子芩汤

    药方名称子芩汤处方子芩3.6克知母女萎各1.8克竹叶(切)2.4克黄柏甘草(炙)各1.2克制法上六味,切。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痢。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摘录《外科秘要》卷三十六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