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凉饮子

清凉饮子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大黄赤芍药、当归甘草(炒),各二钱。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炮制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腑脏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及因乳哺不时,寒温失度,令儿血气不理,肠胃不调,或温壮连滞,欲成伏热,或壮热不歇,欲发惊俌。

又治风热结核,头面疮疖,目赤咽痛,疮疹馀毒,一切壅滞,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虚实加减,微溏利为度,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清凉饮子

药方名称清凉饮子

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大黄(蒸、焙)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血脉壅实,脏腑生热,颊赤多渴,五心烦躁,睡卧不宁,四肢惊掣;哺乳不按时,寒温失度,肠胃不调,呕吐,大便秘结;头面生疮疖,目赤咽痛,疮疹余毒。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猜你喜欢

  • 厚朴橘皮丸

    《御药院方》卷四:厚朴橘皮丸药方名称厚朴橘皮丸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制)3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2钱,干姜(火炮裂)1两2钱,良姜(锉)1两2钱,青皮(去白)8钱,陈皮(去白)8钱,五灵脂8钱,

  • 姜橘汤

    《简明医彀》卷三:姜橘汤药方名称姜橘汤处方橘红4钱,牛姜7钱(略打破,湿纸包,煨,再打碎),枣1枚,粟米1撮。功能主治病后或虚弱人一切呕吐,不纳药食。用法用量水煎,细呷。摘录《简明医彀》卷三《活幼心书

  • 劳淋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劳淋汤药方名称劳淋汤处方生山药30克 生芡实90克知母9克 真阿胶(不用炒)9克 生杭芍9克功能主治治劳淋。因劳力、劳心或房劳过度,耗散真阴,阴亏热炽,熏蒸膀胱,久而成淋,

  • 乳吮散

    药方名称乳吮散处方枇杷叶7.5克(去毛,炙焦黄色)母丁香7.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婴儿吐乳不定。用法用量每服0.3~0.5克,涂乳上吮儿,便止。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

  • 大防风丸

    药方名称大防风丸处方防风(去芦头)2两半,山药2两半,甘草(炙)2两半,川芎1两半,蔓荆子1两半,香白芷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藁本(去土)1两半,天麻(去苗)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附子(

  • 回生膏

    《集验良方》卷六:回生膏药方名称回生膏处方川贝母240克猫儿眼睛草夏枯草各500克 芝麻油10升制法将上药入油内浸。冬五日,夏三日,春、秋四日,放铜锅内用桑柴火,先文后武,熬枯为度,去滓,再用黄丹75

  • 白玉蟾擦药

    药方名称白玉蟾擦药处方白芷、草乌、南星、半夏、丢子杏仁、白及、白蔹、蛇床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病风,手足及遍身有肿块成疮,或冷麻者。用法用量以姜片蘸药擦之,待皮活病退方止。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 扶阳归化汤

    药方名称扶阳归化汤处方党参、茯苓、白术、厚朴、木香、砂仁、附子、当归、青陈皮、白蒺藜、木瓜、牛膝、车前、生姜。功能主治木旺土败,鼓胀,腹起青筋。摘录《谦斋医学讲稿》

  • 小营煎

    药方名称小营煎处方当归6克 熟地6~9克 芍药(酒炒)6克山药(炒)6克 枸杞6克 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治阴虚血少,头晕心悸,面色萎黄,脉象细弱,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小腹虚痛。用法用量上药

  • 芩连消毒汤

    药方名称芩连消毒汤处方柴胡甘草桔梗川芎黄芩荆芥黄连防风羌活枳壳连翘射干白芷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治天行大头病。发热恶寒,头项肿痛,脉洪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入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