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苦参散

苦参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30克(锉)苍耳苗30克蔓荆子30克牡荆子30克 晚蚕沙30克 白蒺藜30克(微炒,去刺)晚蚕蛾15克玄参30克 胡麻子30克蛇床子30克天麻30克乳香1.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遍身风瘙痒不可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不计时候,以紫笋茶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90克(锉)露蜂房60克(微炒)松脂60克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栀子仁60克乌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微黄)木兰皮6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肺脏久积风毒,皮肤生白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宜常吃萝卜菜。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鸡、雀、猪、鱼,大蒜、湿面等。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外科精义》卷下引《野夫多效方》: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蔓荆子何首乌荆芥威灵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遍身疮疥,经年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酒调下,一日二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发风物。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野夫多效方》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半两,矾石(熬令汁尽)半两,青葙子半两,藜芦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疳(匿虫)蚀人下部,通见五脏,痢下脓血,举体不安,遍身疼痛,面无颜色,手足虚肿。

用法用量每用2钱匕,小儿只用1钱匕,置竹筒中吹下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圣惠》卷十七: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半两(锉),恒山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4日,结胸满痛壮热,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2中盏,煎至1盏,去滓,尽饮之,不拘时候。当吐即愈,未吐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二十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锉),苍耳苗1两,蔓荆子1两,牡荆子1两,晚蚕沙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晚蚕蛾半两,玄参1两,胡麻子1两,蛇床子1两,天麻1两,乳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遍身风瘙痒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紫笋茶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圣惠》卷十七: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别名苦参

处方苦参1两(锉),黄芩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解毒气。主热病3日。伤寒欲发狂。

用法用量苦参饮(《圣济总录》文瑞楼本卷二十八)

摘录《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三十七: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黄连1两(去须),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柏叶半两,桑耳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衄,口耳皆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六十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查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黄连3分(去须),沙参1两(去芦头),玄参1两,秦艽3分(去苗),白鲜皮1两,川升麻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3分,***屑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当归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防风1两(去芦头),白花蛇2两(酒浸,炙令黄,去皮骨)。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身体生风毒疮,或痒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片玉痘疹》卷八: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羌活防风牛蒡子(炒)、桔梗连翘人中黄、酒芩、荆芥穗、苦参

功能主治痘疹将起发,便先头目肿者,此天行疫疠之气,名大头瘟。

用法用量方中苦参原脱,据《幼幼集成》补。

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圣济总录》卷十一: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羚羊角(镑)2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石南叶(酒、醋微炙)1两,芎?1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术1两,秦艽(去苗土)1两,白蔹1两,防己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远志(去心)1两,沙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石膏(捣研如粉)1两,前胡(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独活(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干姜(炮)1两,山茱萸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防风(去叉)2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药各研后拌和再罗为散。

功能主治补诸不足。主皮肤顽痹不仁,积年疥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至2钱匕,渐加至3钱匕,空腹酒调下,须臾以食压之,1日2次,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一

圣济总录》卷宗一三二: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蓝叶(阴干)、威灵仙(去土)、蔓荆实(去皮)、何首乌荆芥穗、胡麻子、乌药(锉)、天麻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风上攻眉额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温酒调下,日3次,夜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宗一三二

《医统》卷八十一: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为细末)、槟榔(末)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脓疥湿热疮疡。

用法用量湿疮干搽,干疥柏子油搽上。

摘录《医统》卷八十一

普济方》卷三九七: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好肥白枣20个,山栀子20个,苦参1分。

制法上用箬叶包,再用纸裹,以盐水洗净,黄泥固济,用火煅令通赤,取出,地上过1宿,却取出,为末。

功能主治血痢。

用法用量陈米饮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儒门事亲》卷十五: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取头末)2两,猪肚1个。

制法上以苦参末掺猪肚内,用线缝合,隔宿煮软,取出洗去原药,先不吃饭5顿,至第2日先饮新水1盏,后将猪肚食之,如吐了,再食之,食罢,待一二时,用肉汤调无忧散5-7钱,取出小虫一二万为效。后用皂角1斤(不蛀者,去皮弦及子,捶碎),水4碗,煮至1碗,用生绢滤去滓,再入苦参末搅,熟稀面糊膏子,取出放冷,后入:何首乌2两,防风1两半,芍药5钱,人参3钱,当归1两(焙),为细末,与皂角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时候,1日3次;后用苦参荆芥麻黄煎汤冷洗。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三: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白芷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注热毒疮。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加至2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鸡峰》卷二十五: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漏芦根1两,蒺藜1两,楮茎叶1两,枳实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疮疡。

用法用量浆水2盏,煎至1盏,以绵沾洗,1日8-9次,以粉拭。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普济方》卷二八○引《卫生家宝》: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蔓荆子何首乌荆芥穗、威灵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经年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酒调下,1日3次。

注意忌发风物。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卫生家宝》

《圣惠》卷六十五: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4两(锉),丹参4两(锉),蛇床子半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一切疥及风瘙痒,搔之成疮。

用法用量先以温水洗疮,拭干后敷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方出《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引《箧中方》,名见《普济方》卷三○八: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头垢、苦参末。

功能主治蜈蚣螫人。

用法用量酒调,敷之。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五十二引《箧中方》,名见《普济方》卷三○八

方出《外台》卷十五(注文)引《张文仲方》,名见《圣惠》卷二十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3斤,露蜂房(炙)3两,松脂3两,附子(炮)3两,防风3两,栀子仁5两,乌蛇脯6两(炙),木兰皮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方中木兰皮用量原缺,据《圣惠》补。

注意宜常吃萝卜菜,忌食鸡肉猪肉、冷水、热面、生菜;勿食雀肉,忌鱼、大蒜、湿面。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五(注文)引《张文仲方》,名见《圣惠》卷二十四

方出《圣惠》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一: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末。

功能主治伤寒4-5日,已呕吐,更宜吐者。瘟疫狂躁并结胸。

用法用量上以温酒5合调服之。得吐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九,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黄连(去须)3分,当归(切,焙)3分,人参半两,玄参半两,丹参半两,沙参半两,芍药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防风(去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遍身疮疥风毒,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1日2次,不拘早晚。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汤火烧疮。

用法用量新汲水调如膏涂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外台》卷四引《小品方》: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黄连1两,葶苈子(熬)1两,瓜蒂1两,黄芩1两,黄柏1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凡人无故,忽然振寒便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食饮不妨,已服诸汤,余热不除,久黄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饮送下,当大吐者,1日1次,不吐,1日2次,亦得下。服药5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

注意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干金方衍义》:病起忽振寒,知为少阳火气郁发,夺其春升之令,津液不能灌充,所以色黄枯悴,有如曲尘出现于皮肤,询为胆热无疑。更审二便闭涩,饮食如故,胃气尚堪克任苦寒,故用苦参、三黄峻攻湿热;兼瓜蒂苦参,取吐于上;葶苈大黄,降泄于下,上下开泄,急通少阳之枢,则津液方得灌充,是皆病起于暴之至治也。若因病而渐次成疸,正气本虚之证,又非本方可拟也。

摘录《外台》卷四引《小品方

《圣惠》卷十: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3两(锉),黄连2两(去须),栀子仁2-7枚,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生干地黄1两,石榴花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六: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苦参2两(锉),黄芩1两,川升麻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壮热不解,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频服,当吐为效。

摘录《圣惠》卷十六

鲁府禁方》卷四:苦参散

药方名称苦参散

处方石菖蒲(九节者)1两,威灵仙1两,胡麻(炒)1两,川芎1两,苦参4两,荆芥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癣疥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好黄酒调下。

摘录鲁府禁方》卷四

猜你喜欢

  • 白蔹

    药方名称白蔹处方白蔹适量制法研末,每次取适量,用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功能主治据报道,本方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

  • 加减七宝散

    药方名称加减七宝散处方火消3钱,硼砂1钱,礞石1钱,明雄1钱,全蝎1钱,枯矾1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喉证,红肿痰盛,属阳证者。用法用量吹喉。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 定肺散

    药方名称定肺散处方知母半两,贝母2钱半,人参2钱半,枯矾半两,乌梅肉半两,御米壳(炒)2两,白术2钱半。功能主治肺痈。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水煎服;生姜汤点亦得;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噙化亦得。摘录《赤水玄

  • 金铃黄柏散

    药方名称金铃黄柏散处方金铃子(去核)3钱,黄柏3钱,车前3钱,茯苓3钱,泽泻1钱许,川萆薢5钱,玄胡2钱,山楂2钱,青皮1钱许,橘核(炒,研)5钱。功能主治清热祛湿。主诸疝病属湿热者。用法用量如湿热内

  • 柏土散

    药方名称柏土散处方猪槽下土(炒)、黄柏末。功能主治烟火丹。属足三阳经风热者,从两足跗起赤色肿痛;属少阴肾经火热者,从足底心起。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疾,宜内服滋阴抑火之药,使水旺足以制火,外以本方兼治。摘录

  • 火眼煎

    药方名称火眼煎处方当归1钱,生甘草1钱,防风1钱,杏仁7枚(泡,去皮尖),铜绿5分,枯矾5分。功能主治风火眼。用法用量水2大钟,煎钟半,露1宿,滚水内温暖,扎新绵花团于箸上,频洗。摘录《仙拈集》卷二

  • 加味滋阴丸

    药方名称加味滋阴丸处方熟地黄8两(如法制),山茱萸肉4两,干山药4两,白茯苓3两,牡丹皮3两,泽泻3两,黄柏3两(盐、酒、蜜炒3次,黑色),知母3两(盐、酒炒3次,茶合色),麦门冬3两(去心),辽五味

  • 当归红花酊

    药方名称当归红花酊处方当归150g,红花50g,60%乙醇适量。制法取当归切成簿片后与红花混匀,按浸渍法浸渍7天,制成酊剂1000ml即得。功能主治调经养血。主月经不调,痛经。用法用量每次口服2-5m

  • 立应丸

    《儒门事亲》卷十五:立应丸药方名称立应丸处方干姜(炮,另末)30克百草霜30克巴豆(连皮,炒用)30克杏仁(同巴豆和皮炒黑色,杵为泥后,入霜研用)30克制法上药用黄蜡120克,熔开蜡,次入前四味,用铁

  • 九炁丹

    药方名称九炁丹处方熟地24O克 制附子120克 肉豆蔻(面炒)60克 焦姜吴茱萸补骨脂(酒炒)荜茇(炒)五味子(炒)各60克 粉甘草(炒)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自空为丸,或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