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茴香散

茴香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三棱(炮,切)蓬莪术(炮,切)金铃子(去核,麸炒赤)各30克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木香当归(洗,焙)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疾,脐腹满,膀胱疝气,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如小肠撮痛,炒生姜,酒调下,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一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附子(用去壳巴豆2~7粒,同炒焦,巴豆不用)茴香(炒)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外肾肿大,胀闷作痛。

用法用量幼儿每服1.5克,空腹时煎紫苏叶汤调下,如是3岁以上服3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普济方》卷三○一引《千金》: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蒺藜附子茴香子等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疮,风冷所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引《千金》

《保命集》卷下: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别名茴香

处方茴香(炒)、苦楝(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消病,下焦初证,小便如膏油。

用法用量茴香汤(《洁古家珍》)。

摘录《保命集》卷下

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全婴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川楝子(去核)、牵牛、巴戟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疝气攻,阴核肿大。

用法用量3岁半钱,灯心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全婴方》

幼幼新书》卷十引《形证论》: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半钱,芸苔子半钱,田螺壳2钱,甘草3寸(炙),川楝子1分(用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瘹气。小儿生下5个月以上至7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脐下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煎沉香汤调下;木香汤亦得。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引《形证论》

《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木香、黑附子(炮)、金铃子(去核,用皮)、萝卜子(炒)、槟榔、破故纸(炒)、白豆蔻(煨)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半盏,入盐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幼幼方》

《本事》卷三: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炒)1两,蓬莪术1两,京三棱1两(2味炮熟,锉),金铃子肉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膀胱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每发痛甚连日,只2-3服立定。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茴香气味辛温,入足厥明;金铃子肉气味苦微寒,入手、足厥阴;蓬莪术气味苦辛温,入足厥阴;京三棱气味苦平,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能缓诸药之性;热酒调送,欲药性之入厥阴也。此治膀胱气痛不可忍者。刚剂屡投而效,故治以攻坚破积之药,虽有缓中之品,而苦辛泄肝之药居多,气既得泄,病自缓矣。

摘录《本事》卷三

《圣惠》卷七: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别名茴香子散

处方茴香子1两,苦楝子1两(炒微黄),木香半两,槟榔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盲肠气,小腹连阴疼痛。

用法用量茴香子散(《普济方》卷二五○)。

摘录《圣惠》卷七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舶上茴香1两(炒),金毛狗脊1两(刮去皮毛),黑牵牛2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膀胱气肿硬,上下不定,腰膝气滞疼痛,行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腻粉少许拌匀,以猪肾炒,临卧盐酒调下;盐汤亦得。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神巧万全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1两,紫苏1两,槟榔1两,木通2分,巴戟(去心)2分,人参2分,赤茯苓2分,当归半两,桃仁(去皮,麸炒黄)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淋,小肠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三引《神巧万全方》

《直指小儿》卷二: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芸苔子(炒)1分,蓬莪术1分,茴香(炒)1分,青皮1分,甘草1分,辣桂半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脐下气块瘹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盐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三棱(炮)、茴香(炒)、甘草没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吊疝,大人膀胱疝气痛。

用法用量煎吊藤汤调下;葱汤亦可。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颅囟经》卷下: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冬青胆(阴干)、生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孩儿赤眼,并治胎热及疳障多泪。

用法用量每洗眼时,取药1分,水1盏,煎10沸后,温洗之。

摘录颅囟经》卷下

脉因证治》卷下: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苦楝(炒)、五味。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消,小便如油。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酒送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医方类聚》卷九十引《经验良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茴香1两,川楝肉(炒)半两,破故纸(炒)半两,香附子半两,猴楂子半两(去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男子小肠气,女子盘肠气,寒湿气入少腹疼痛,或外肾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温酒、盐汤任下,日3次。初生小儿女皆可服。如药冷,将盏盛药,于热汤内坐热,涂母乳与吃。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引《经验良方》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经验秘方》:茴香散

药方名称茴香散

处方广木香1两,茶1两,八角茴香半两,乳香半两,人参半两,川楝子2两半(去皮子),甘草1两半,知母1两半,小茴香1两半,贝母1两半,沉香2钱,安息香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好酒和聚,阴干为末。每服3钱,空心酒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经验秘方》

猜你喜欢

  • 栝楼汤

    《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栝楼汤药方名称栝楼汤处方桑螵蛸(炙)甘草(炙)黄连生姜各6克栝楼人参各9克大枣50个制法上七味,切。功能主治泻火生津,益气固摄。治产后热盛津伤,脬气不固,小便数而兼渴

  • 解毒银花散

    药方名称解毒银花散处方忍冬枝叶花(并用)2两,生黄耆4两,甘草1两,酒20两。功能主治阴毒不起,色变紫黑。用法用量煮3炷香时饮之。即高肿。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二

  • 清毒饮

    药方名称清毒饮处方贯众9克葛根6克甘草4.5克 白僵蚕3克功能主治治大头瘟。用法用量加黑豆10粒,水煎服。摘录《仙拈集》卷一

  • 大黄清胃丸

    药方名称大黄清胃丸处方大黄504g 关木通63g槟榔63g黄芩96g胆南星42g羌活42g滑石粉168g白芷42g牵牛子(炒)42g芒硝63g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苦、辛。炮制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

  • 凉胃汤

    《喉科紫珍集》卷下:凉胃汤药方名称凉胃汤处方川黄连8分,甘草8分,藿香1钱,丹皮1钱,桔梗7分,升麻7分,连翘1钱,生地黄8分,石膏2匙,黑山栀1钱,白芍药7分,条芩1钱。功能主治阳明火热上攻,牙龈肿

  • 通淋方

    药方名称通淋方处方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主湿热蕴结膀胱。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摘录《

  • 还明丸

    药方名称还明丸处方夜明沙、井泉石、谷精草、蛤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煎黄蜡炼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疳眼,白睛遮睛,并雀目。用法用量3岁1丸,猪肝1片切开,放药在内,麻扎定,沙瓶内煮熟,先熏眼,后食

  • 三星汤

    药方名称三星汤处方金银花60克蒲公英30克 生甘草9克功能主治治对口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阴症大溃者,此方不可复投。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 清眩丸

    药方名称清眩丸处方川芎200g白芷200g薄荷100g荆芥穗100g石膏100g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甜而后辛、凉。炮制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

  • 橘桂汤

    药方名称橘桂汤处方当归1钱2分,红花1钱2分,白芍1钱2分,大茴香1钱2分,木通1钱2分,黄柏8分,青皮8分,橘核8分,桃仁8分,官桂8分。功能主治劳疝。阴囊肿大,皮烂水流。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不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