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褐丸子

褐丸子

活幼口议》卷十七:褐丸子

药方名称褐丸子

处方萝卜子2两(微炒),陈皮(去白)1两,青皮(去白)1两,京三棱(炮)1两,黑牵牛1两半(半炒半生,煿尤佳),蓬莪术(炮)1两,胡椒半两,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阴阳不和,脏腑怯弱,乳食不消,心腹胀满,呕逆气急;或肠鸣泄泻频并,腹中冷痛,食症乳癖,痃气痞结,积聚肠胃,或秘或利,头面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煎萝卜汤送下。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七

《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褐丸子

药方名称褐丸子

处方走石、金线重楼郁金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猪胆1个,倾出一半,留一半,盛药在胆内,煮令熟,放冷,于乳钵内细研,入牛黄麝香各少许,用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

用法用量每服3丸,陈米饮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四引《保童秘要》

《百一》卷十九:褐丸子

药方名称褐丸子

处方萝卜子(炒)1两,莪术(炮)1两,胡椒半两。

制法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萝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十九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张涣方:褐丸子

药方名称褐丸子

处方萝卜子1两半(炒),黑牵牛1两(炒),胡椒1分半,木香1两,蓬莪术(湿纸裹,煨)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气,腹胀如鼓,及奶癖、食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仙人骨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张涣方

《得效》卷十二:褐丸子

药方名称褐丸子

处方萝卜子(炒)1两,陈皮半两,青皮半两,好槟榔半两,黑牵牛(取仁,半生半炒)半两,北五灵脂半两,赤茯苓半两,蓬莪术(煨)半两。

制法上为末,飞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虚中有积,疳积肿胀,腹肚紧胀,头面虚浮。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紫苏、桑白皮煎汤送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猜你喜欢

  • 蒜涂法

    药方名称蒜涂法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用法用量用橡斗盛蒜泥,涂合谷穴,右歪左贴,正则止之。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安髓散

    《伤科汇纂》卷七:安髓散药方名称安髓散处方川芎、白芷、香附(制)各等分。功能主治脑陷头疼。用法用量生姜汁和酒服。摘录《伤科汇纂》卷七《梅氏验方新编》卷六:安髓散药方名称安髓散处方川芎1两,香附1两,白

  • 救苦神白散

    药方名称救苦神白散处方川芎甘松白芷赤芍药两头尖川乌(去皮)各2克甘草(炙)24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寒所致的偏正头疼,眉骨两太阳穴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服后饮热汤75毫升。摘录《卫生宝

  • 僧伽应梦人参散

    药方名称僧伽应梦人参散处方甘草(炙)六两,人参、桔梗(微炒)、青皮(去瓤)、白芷、干葛、白术,各三两。干姜(炮)五钱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体热头痛,及风壅痰嗽咯血等疾。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

  • 金杏煎丸

    药方名称金杏煎丸别名杏仁煎丸处方杏仁49个(去皮尖,生研),瓜蒌(大者)1枚,不蛀皂角1锭(捶碎),生百部1两(3味各用水挼捣碎,续取浓计,入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入后药),牵牛子(捣为末)1两,木香半

  • 麻黄厚朴汤

    《普济方》卷一六○引《指南方》:麻黄厚朴汤药方名称麻黄厚朴汤处方厚朴(制)1两,麻黄(去节)1两,杏仁(去皮尖)1两,橘皮1两,甘草半两,半夏(洗)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脾咳。咳则右胁下痛,引肩背

  • 赤茯苓丸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赤茯苓丸药方名称赤茯苓丸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

  • 麻黄杏仁汤

    药方名称麻黄杏仁汤处方麻黄、杏仁、桔梗、甘草。功能主治伤寒咳嗽,寒伤肺,无郁热,恶寒无汗,头痛喘咳,脉浮紧者。用法用量肺热,加石膏;头痛身痛,加羌、防。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 葱液膏

    药方名称葱液膏别名葱涎膏处方葱汁3分,细辛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制法上捣细辛、附子为末,以葱汁调令稀。功能主治耵聍塞耳聋,强坚挑不可得出者。用法用量葱涎膏(《奇效良方》卷五十八)。摘录方出《

  • 润燥汤

    药方名称润燥汤别名润肠汤(《兰室秘藏》卷下)、当归润肠汤(《东垣试效方》卷七)。处方升麻生地黄各6克 熟地黄当归梢 生甘草大黄(煨)桃仁泥 麻仁各3克红花1.5克功能主治养血润肠。治阴虚血燥,大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