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诃黎勒皮散

诃黎勒皮散

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诃黎勒皮散

药方名称诃黎勒皮散

处方诃黎勒皮1两,人参3分(去芦头),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呕逆不下合,腹胁胀,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名见《普济方》卷二○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一:诃黎勒皮散

药方名称诃黎勒皮散

处方诃黎勒皮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不下饮食,心膈气滞,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6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一

《圣惠》卷四十二:诃黎勒皮散

药方名称诃黎勒皮散

处方诃黎勒皮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3分(去皮),白术半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3分(麸炒微黄),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桂心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逆气上攻,胸膈痞塞,吐逆,腹胁胀满,气不得息,四肢逆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猜你喜欢

  • 干脂膏

    药方名称干脂膏处方射干1两,猪脂1两。功能主治瘟疫,喉闭肿痛。用法用量合煎焦,去滓,冷,噙化枣大。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 甘寒补气汤

    药方名称甘寒补气汤处方人参1钱,麦冬1钱,黄耆(蜜炙)1钱2分,白芍1钱(酒炒),甘草(炙)7分,生地黄2钱,牡丹皮8分,淡竹叶(鲜者,取汁少许,更炒干者)7分。功能主治中寒服药后,诸证尽除,但经络间

  • 加味乌药汤

    药方名称加味乌药汤处方乌药、缩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制)、甘草、槟榔各等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血气凝滞,经前腹胀痛,胀过于痛。用法用量每服7钱,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摘录《金鉴》卷四十四

  • 涤秽免痘汤

    《古今医鉴》卷十四:涤秽免痘汤药方名称涤秽免痘汤处方丝瓜小小蔓藤丝(5-6月间取)。功能主治去胎毒,预防痘症。主用法用量阴干,约2两半重,收起,至正月初1日子时,父母只令一人知,将前丝瓜藤煎汤,待温,

  • 黄连制附丸

    药方名称黄连制附丸处方姜川连1两,煨附子7分。制法上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气虚膈塞吞酸。用法用量每服60丸,以淡姜汤送下。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 白术茯苓汤

    《鸡峰》卷十八:白术茯苓汤药方名称白术茯苓汤别名白术汤处方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

  • 白螺丸

    药方名称白螺丸处方螺蛳壳(墙上年久者,烧)滑石(炒)苍术山栀香附南星各60克枳壳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痰饮积聚,胃脘疼痛。用法用量每次服30~40丸

  • 冲和仙膏

    药方名称冲和仙膏别名黄云膏(《仙传外科集验方》)、仙膏(《仙传外科集验方》)、阴阳散(《外科枢要》卷四)。处方川紫荆皮150克(炒。又名红肉,又曰内消)独活90克(炒,不用节)赤芍药60克(炒)白芷3

  • 柴金汤

    药方名称柴金汤处方柴胡12克,滑石12克,鸡内金12克,白芍9克,黄芩9克,半复9克,枳实6克,川军6克,生姜15克,大枣4枚,金钱草24克。功能主治疏肝泻热,行气利胆。主肝经热甚,胆热犯胃。用法用量

  • 地黄膏

    《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地黄膏药方名称地黄膏处方生地黄(研如膏)木香(为末)功能主治主跌打损伤,臂臼脱出,局部肿痛;及痈肿来破者。用法用量视肿处大小,将生地黄膏摊纸上,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然后再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