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补血汤

黄耆补血汤

辨证录》卷十二:黄耆补血汤

药方名称黄耆补血汤

处方黄耆60克当归30克肉桂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安胎。治妊妇气虚犯寒,畏寒腹痛,因而落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医方简义》卷五:黄耆补血汤

药方名称黄耆补血汤

处方蜜炙黄耆4钱,当归3钱,仙居白术2钱,鹿角霜2钱,茯神3钱,赤芍1钱5分,制香附1钱5分,广木香1钱,山楂炭3钱,枣仁1钱(炒),琥珀1钱,神曲3钱。

功能主治血崩,不拘有瘀无瘀,气虚血虚。

用法用量如腹痛有瘀者,加延胡2钱,桃仁10粒(去皮);如气血两虚欲脱者,加麦冬(去心)3钱,远志肉8分,倍黄耆4钱;如作寒热而自汗如洗者,此血虚风盛也,不宜表散,但加荆芥穗2钱,以疏血中之风;如素有肝风,晕眩自汗,惊悸欲厥者,加煨天麻1钱,姜半夏1钱5分,去鹿角霜;如崩后口渴,非真渴,系血虚发热而渴也,切勿饮冷,慎之,加乌梅炭5分,以化阴液,其渴自止;若进寒凉药物,则血气凝结,以成不治之症也。

摘录医方简义》卷五

猜你喜欢

  • 红铜片

    药方名称红铜片处方硫黄4两,明矾2钱,红砒5分,土朱1钱。制法上为细末,将药入锅内熔化,倾出,做成锭子。功能主治油脓窠疮。用法用量每用以毛钵用香油磨下,涂疮上。摘录《外科传薪集》

  • 鬼见愁

    药方名称鬼见愁处方代赭石(用丁头5粒,火煅,醋淬10次,研极细)、朱砂(透明块子)半钱(水飞),***皂子大。制法上用湿纸7重同裹,慢火内煨至纸干,取出顿地上出火毒,次入脑、麝各半字,金箔5片,同研为细

  • 二母丸

    《寿世保元》卷三:二母丸药方名称二母丸处方知母(去皮、毛)60克 贝母(去心)60克百药煎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将乌梅肉蒸熟捣烂与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哮喘。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或食后用

  • 止血定痛散

    药方名称止血定痛散处方生南星6克 生大黄9克降香末9克蒲黄炭4.5克血竭6克 煅龙骨6克黄连4.5克儿茶4.5克棉花炭9克 陈石灰9克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用法用量每次用少许,掺患处。摘录《

  • 解毒泻肝汤

    《张皆春眼科证治》:解毒泻肝汤药方名称解毒泻肝汤处方柴胡9g,龙胆草3g,酒黄芩9g,银花30g,川黄连6g,生地9g,元参9g,赤芍9g,牡丹皮9g。功能主治清肝泻火,解毒除风。主花翳白陷。肝胆风热

  • 风水散斑汤

    药方名称风水散斑汤处方玄参2两,当归2两,荆芥3钱,升麻1钱,生地1两。功能主治补水散火。主热郁于内,热极生斑,身中如红云一片。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此方玄参补阴以解其浮游之火,当归、生地以补其心、

  • 碧天丸

    药方名称碧天丸别名井珠丸处方枯白矾2分,铜绿7分(研),瓦粉(炒黑)1两。制法先研白矾、铜绿令细,旋旋入粉,同研匀,熟水和之,共为100丸。功能主治目疾累服寒凉药不愈,两眼蒸热,如火之熏,赤而不痛,满

  • 何首乌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何首乌散药方名称何首乌散处方荆芥穗、蔓荆子(去白皮)、蚵草(去土)、威灵仙(净洗)、何首乌、防风(去芦.叉)、甘草(炙),各五斤。炮制捣罗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肺风毒攻

  • 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药方名称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拼音zuogushenjing1haofangjiawei处方川牛膝60-12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2克,木瓜12-18克,细辛4-6克,苍术

  • 点眼黄连煎

    《圣惠》卷三十二:点眼黄连煎药方名称点眼黄连煎处方黄连半两(去须),马牙消1分,蜜半匙。制法取大梨两枚,剜作坑子,留蒂作盖子,用绵裹诸药末,纳和梨中,以盖子覆之,冬月一伏时,夏月从旦至暮即得,勿令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