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胯下之辱”。指忍辱。元黄溍《效古》诗之二:“淮阴初寄食,曲腰胯下行。”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蛰蠖屈”喻隐居不仕。明张居正《答司空陆五台书》:“今岁传胪小儿,即少时妄对隐士绝无才者也。公当盛汉之隆,而龙蛰蠖屈,不一建立于时,
《宋书.谢灵运传》:“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即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
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饰冠以玉,光好外见,中非所有。”原意为陈平虽然和帽子上缀的玉石一样美,但只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载:“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不久,赵又复职,更变本加厉,勒令所辖之内每口人出钱一千,号为“拔钉钱”。“眼中钉”喻极厌恨的人,以
人的高度约相当于古尺七尺,因作为人身的代称。又说作“七尺之躯”。《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南朝梁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
《诗.大雅.韩奕》:“干不庭方,以佐戎辟。”后以“干方”谓安定和治理国家。《晋书.王浑传》:“今陛下出攸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戎干方之实,去离天朝,不预王政。”【词语干方】 汉语大词典:干方
《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后因以“屠龙技”指高超的技艺、学问或虽然高超而无实用价值的技艺。宋陆游《登千峰榭》诗:“一生未售屠龙技,万里犹思汗马功。
同“孟林笋”。唐方干《题故人废宅》诗:“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词语孟竹】 汉语大词典:孟竹
《联灯会要.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后因以“作贼心虚”谓做坏事怕人知道而内心疑惧不安。清 凤韶《凤氏经说.天子诸侯即位以殡明日》:“盖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