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茅

三茅

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溧(lì利)水、溧阳等县境。南北走向,高峰有丫髻(jì计挽束在头顶的头发)山(411米)、方山(308米)等。有蓬壶、玉柱、华阳洞和唐碑、元碣(jié揭,圆顶的碑石)等名胜古迹。传说西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又称三茅山,道教称此第八洞天。南朝梁陶弘景曾隐居于华阳洞。故此典常用以歌咏道士或访道求仙的意向。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南)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他“山中宰相”。卒谥(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论褒贬给予的称号)贞白先生。

【出典】:

梁书》卷51《处士·陶弘景传》742页:“(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唐·李群玉《送陶少府赴选》:“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唐·许浑《亡题》:“商令采芝寻四老,紫阳收术访三茅。” 唐·郑谷《池上》:“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宋·刘辰翁《摸鱼儿·守岁》:“人世间,空忆桃符旧句。三茅钟自朝暮。”


【词语三茅】   汉语词典:三茅

猜你喜欢

  • 无完卵

    源见“巢倾卵破”。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清 戴移孝《惜誓》诗:“一门争死无完卵,三户偷生作楚歌。”

  •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亲近仁义,结交邻国,这是国家的重要措施。 表示治国要把睦邻友好放在重要地位。语出《左传.隐公六年》:“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资治通鉴.晋纪.成

  • 妻不下纴

    参见:不下机

  • 荐贤比文举

    源见“荐鹗”。称颂人爱才。文举,孔融字。唐权德舆《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荐贤比文举,理郡迈文翁。”

  • 高阳公子

    同“高阳酒徒”。元康进之《李逵负荆》一折:“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偏正 即高阳酒徒。元·康进之《李逵负荆》1折:“~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贬义。用于描写酒徒。随意、放荡。→高阳狂客

  • 张守挞虎

    参见:虎石

  • 韦陟五朵云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韦陟〕每令侍婢主尺牍,往来复章,未尝自札,受意而已。词旨重轻,正合陟意。而书体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尝自谓所书‘陟’字,如五朵云,当时人多仿效,谓之郇公五云

  • 乌衣巷

    源见“乌衣门第”。东晋时王 谢望族居此,因以借指豪门贵族的住处。诗文中多以咏怀金陵古迹、寄托兴亡盛衰的感慨。唐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 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顾左右而言他

    见〔王顾左右而言他〕。连动 左顾右看,避开话题,说别的事。形容无言对答,支吾其词的神态。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居数

  • 渴骥怒猊

    见“怒猊渴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15:“书法精妙,为~。”【词语渴骥怒猊】  成语:渴骥怒猊汉语大词典:渴骥怒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