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苟言笑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指不随便说话、发笑。 朱之瑜(1600-1682年),字楚屿,又字鲁屿,号舜水,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明崇祯末年,几次征召入朝做官,皆不就。明亡,密谋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逃走日本、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地,常秘密进入内地,与张煌言等进行反清复明运动。事败,再东渡日本讲学二十多年,深受日本水户侯源光国厚礼敦聘,称待师尊。他的著作由日本学生源光国父子刊印为《舜水遗书》。他死后葬于日本长崎(Qí奇)瑞龙山脚下,日本学生追加他称号为“文恭先生”,立祠祭祀,并派人守护坟墓。朱之瑜生前为人严正刚毅,一举一动,必有礼貌。平时居处接待往来,不随便说话、发笑,只有谈到明朝国家灭亡遭难时,常常是咬牙切齿、痛哭流涕。

【出典】:

清史稿》卷500《遗逸传一·朱之瑜传》13838页:“之瑜严毅刚直,动必以礼。平居不苟言笑,唯言及国难,常切齿流涕。”

【例句】:

清·汪琬《缓斋记》:“吾友吏部郎王子子底,为人恬静少欲,不苟言笑。” 清·汪琬《宋既庭五十寿序》:“余多言好辩,而先生不苟笑语。”


偏正 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语本《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宋·惟白《续传灯录》卷36:“其为人也,高古简俭,不苟为言笑矣。”叶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他是一个满脸严肃,~的人,谈话几乎不离他的科研题目。”△用于描写为人端庄。→老成持重 一本正经 ↔嘻皮笑脸 谑浪笑敖 油腔滑调。也作“言笑不苟”。


【词语不苟言笑】  成语:不苟言笑汉语词典:不苟言笑

猜你喜欢

  • 绕指

    同“绕指柔”。唐温庭筠《懊恼曲》:“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词语绕指】   汉语大词典:绕指

  • 谷号愚

    源见“愚公谷”。指清静无争的隐居之地。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受业乡名郑,藏机谷号愚。”

  • 如此良夜何

    如……何:“奈……何”。意即把它怎么样。 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语出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宋.曾纡《菩萨蛮》:“溪山无限好,恨不相逢早。老病独醒多,如此

  • 一叶蔽目

    42` 一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目光为细小的东西所蒙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和全局。《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词语一叶蔽目】  成语:一叶蔽目汉

  • 赤马劫

    源见“马羊劫”。指国难。元张翥《画马》诗:“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词语赤马劫】   汉语大词典:赤马劫

  • 短辕犊车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导传》载:王导妻曹氏性妒,导密营别馆,以处众妾。曹氏将往,导恐妾被辱,遽令命驾,犹恐迟之,以所执麈尾柄驱牛而进。司徒蔡谟戏曰:“朝廷欲加公九锡。”导谦退而已。谟曰:“不闻余物,

  • 疑鵷雏

    源见“鸱得腐鼠”。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忌贤能。唐刘禹锡《飞鸢操》诗:“腾音砺吻相喧呼,仰天大吓疑鵷雏。”

  • 素文

    源见“素王”。又《文选.班固〈幽通赋〉》:“素文信而底麟兮,汉宾祚于异代。”李善注:“孔子作《春秋》,素王之文,以明示礼度之信而致麟。”谓发扬素王之道的文章,特指《春秋》。唐王建《寄李益少监兼送张实游

  • 千变万态

    见“千变万化”。唐·释皎然《诗式·明势》:“萦回盘礴,~。”

  • 败军之将

    ①代称曹沫。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而秦鲁以成其功; 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②泛指失败之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败军之将,蒙厚恩,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