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不唾井
《续谈助》卷三引宋王曾《沂公笔录》:“宋城南抵汴渠五里,有东西二桥,居民繁夥,倡优亦众,然率多鄙俚,为高伶人所轻诮,每宴饮乐,必效朴野之态以为戏玩,谓之‘河市乐’。迄今俳优常有此戏。”后以“河市乐”称
源见“老马识途”。比喻富有阅历经验者。唐杜甫《江汉》诗:“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词语老马】 汉语大词典:老马
源见“乘鸾”。喻男女婚配。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空悬念,怎得那吹箫秦女,跨凤乘鸾。”清李渔《夺锦楼》一回:“以致争论不休,经官动府,把跨凤乘鸾的美事反做了鼠牙雀角的讼端。”见“跨凤乘龙”。元·王
同“嵇侍中血”。唐罗隐《题段太尉庙》诗:“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途:途径。致:趋向,目标。 归宿尽管相同,但所走的途径各异;目标虽只一个,但思虑却可多至百种。 比喻得到相同的结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语出《易.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
《史记.留侯世家》:“汉六年正月……乃封张良为留侯。”《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汉初三杰中萧何为相国,谥为文终侯。张良封为留侯。两人合称为留文。后遂用为咏美功
同“渡虎”。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复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兽;烽柝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同“复子明辟”。南朝 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首尾交侵,华夷俱骋,而冲人数岁,复子方赊,德未感于黎蒸,威不加于将帅。”【词语复子】 汉语大词典:复子
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词语兔三窟】 汉语大词典:兔三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