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篱陶令

东篱陶令

源见“东篱菊”。指过着悠闲自适隐居生活的陶潜。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词:“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亦载。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今译】 晋代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隐居田园,性好饮酒。曾逢九月九日重阳节无酒,出坐宅边菊花丛中,摘菊满把,望见有白衣人来,是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于是打开酒就喝,酣醉才回去。陶潜有《饮酒》诗,其中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隐士的田园生活; 也用以咏菊。

【典形】 把菊、把菊见南山、东篱、东篱菊、东篱陶令、晋菊、菊无元亮、篱菊、彭泽菊、陶篱、陶令菊、陶令篱边色、陶潜菊、黄花东篱、东篱把酒、篱菊老、篱下栽花、金菊姓陶、菊花期。

【示例】

〔把菊〕 唐·元稹《授杨巨源等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把菊见南山〕 元·耶律楚材《和黄华老人》:“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

〔东篱〕 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东篱菊〕 唐·杜牧《江上逢友人》:“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东篱陶令〕 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晋菊〕 宋·张炎《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菊无元亮〕 元·张养浩《九日》:“诗有少陵难著语,菊无元亮不成秋。”

〔篱菊〕元·白朴《水调歌头》:“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彭泽菊〕 明·刘基《和李子庚》:“篱下旧存彭泽菊,林间新长首阳薇。”

〔陶篱〕 宋·钱惟演《枢密王左丞宅新菊》:“撷芳多楚泽,得地胜陶篱。”

〔陶令菊〕 唐·温庭筠《赠郑处士》:“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陶潜菊〕 唐·杜甫《秋尽》:“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猜你喜欢

  • 七月诗

    《诗经.豳风.七月.序》:“《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七月》是《诗经》中反映农奴生活的诗篇。但诗前小序却说它是“致王业之艰难”。唐.杜牧《即事》:“因思

  • 附骥蝇

    源见“蝇随骥尾”。比喻依附他人而成名的人。唐王湾《秋夜寓直即事怀赠萧令公裴侍郎兼通简南省诸友人》诗:“林峦甘独往,疵贱苦相仍。敢忘衔花雀,思同附骥蝇。”【词语附骥蝇】   汉语大词典:附骥蝇

  •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慢藏:收藏不慎。诲:教唆,诱导。冶:过分的打扮。 对财物保管不慎,无异于引诱偷盗;过分的装饰打扮,无异于引诱淫行。 意谓祸由自招。语出《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孔颖达疏:“若慢藏财物

  • 相门洒扫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汉魏勃早年家贫,欲求谒齐相曹参,无以为贽,就经常在齐相舍人门外帮助洒扫。久之,舍人感到奇怪,问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舍人很同情,引荐他谒见曹参,荐

  • 掩鼻计

    《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

  • 高步云衢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云衢:云间大道,旧时比喻仕途显达、顺利。郤诜(shēn),济阴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少博学,以对策而踏入仕途,所以《晋书》的作者高度评价了当时朝廷求贤于民间的这一做法。他说:“治理

  • 貉一丘

    源见“一丘之貉”。喻彼此相同,没什么区别。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词语貉一丘】   汉语大词典:貉一丘

  • 冯唐半世只为郎

    源见“冯唐易老”。谓时运不济,年老位卑。唐 刘兼《春夕遣怀》诗:“范蠡扁舟终去相,冯唐半世只为郎。”

  • 昼接

    源见“晋接”。形容受礼遇。宋王禹偁《三黜赋》:“慕康侯之昼接兮,苟无所施锡尔而胡为?”【词语昼接】   汉语大词典:昼接

  • 木人歌舞

    《列子.汤问》:“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唯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