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

砥柱,亦作底柱,山名,屹立在三门峡附近的黄河中流。故常用中流砥柱以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危局的个人或集团。齐景公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都有勇无谋,不懂礼仪。晏子设计使景公馈之二桃,让他们以次表功食桃,而使其争功自杀。其中古冶子在表功时说,我曾追随国君渡河,忽有一个大鼋从水中跃出,衔住国君马匹进入砥柱山下的激流之中。是我下水与之搏斗,历尽艰险,才杀死了大鼋。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当其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

【例句】:

南宋·朱熹《朱文公集》卷24《与陈侍郎书》:“而二公在朝,屹然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元·丁鹤年《自咏》:“长淮横溃祸非轻,坐见中流砥柱倾。”


偏正 中流,河流的中央;砥柱,山名,指河南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激流之中的砥柱山。比喻坚强且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力量。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张平《抉择》:“这些本应是国家~的工人们,他们本身的抗灾能力竟会是如此的微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褒义。多用于描写在重大事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也作“中流底柱”、“砥柱中流”。


解释砥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屹立在黄河激流中。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出处晏子春秋·谏下二四》:“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春秋时齐国的三位勇士,力大无比、武艺高强,他们同时为齐景公做事。齐国的国相晏婴欲图谋除掉他们,又畏惧他们的勇力,就让景公赏赐给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各自叙述自己的功劳,功劳大的才可以吃。

公孙接仰天而叹说:“晏子真是一个聪明人啊!他让国君用这种方法比试我们的功劳。假如不要桃子,会让人觉得无勇。但是人多桃少,确实必须比试功劳的大小才能决定谁吃桃子。我有一次杀死过大力怪兽、两次杀死过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是无人可比的,可以吃个桃子。”说完他就拿了一个桃子走开了。

田开疆接着说:“我两次拿着兵器打退了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是无人可比的,也可以吃个桃子。”也拿走了一个桃子。

古冶子也接着说:“我曾经跟着国君渡黄河,一只巨鳖咬住左边拉车的马,拖入了河中激流。那时我年纪尚幼,不会游水,就憋着气沉到河底,逆流而行百步,顺流而行九里,找到巨鳖,然后杀死它。左手拿着马尾巴,右手举着大鳖头,像白鹤冲天一样跳出河面。渡口的人都说:‘黄河之神来了。’像我的功劳何人可比?你们两个为什么不把桃子给我拿回来?”古冶子边说边抽出宝剑站起来。

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确实不如你勇敢,功劳也没你大。拿了桃子不让,这是贪婪;贪婪、抢功却还不死,更是无勇啊!”说完都把自己拿的桃子放了回去,然后自刎而死。古冶子说:“他们两个为分桃子这件事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他人、夸耀自己,这是不义;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遗憾还不死,这是没有勇气。他们两人为了这事已经死了,我难道能自己独占桃子、独自活下去吗?”说完,古冶子也把桃子放回去,自刎而死了。


【词语中流砥柱】  成语:中流砥柱汉语词典: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 君子国

    《山海经.海外东经》(卷三):“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传说中的君子国人好让不争。清.李汝珍《镜花缘》中更以夸张的手法描述君子

  • 璇室

    源见“瑶台㈡”。指宫廷奢侈宴乐之所。明刘基《太公钓渭图》诗:“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词语璇室】   汉语大词典:璇室

  • 梦谢塘

    同“梦春草”。宋钱惟演《夜宴》诗:“只觉辉裴玉,宁思梦谢塘。”

  • 三已不愠

    《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已,去,指离官去职。楚相令尹文子三

  • 自强不息

    见〔君子以自强不息〕。述补 努力地自求上进,永不懈怠。语出《易经·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叶志坚《杂色雨》:“人,似乎不能对物质生活盯得太累;人需要的是振奋精神,~,否则,钱再多,生活也是无

  • 川壅必溃

    《国语.周语上》(卷一):“(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消除)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

  • 腹痛经过

    同“车过腹痛”。清 沈瑜庆《展墓杂诗》之六:“人间星宿犹无状,腹痛经过八角楼。”

  • 塞耳盗钟

    同“掩耳盗铃”。《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见“掩耳盗铃”。《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词语塞耳盗钟】  成

  • 叱咤风云

    叱咤( ㄔˋ ㄓㄚˋ chì zhà 斥乍):怒斥;吆喝。《后汉书.皇甫嵩传》:“叱咤可以兴雷电。”又唐代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形容声势威力之大。述宾 叱

  • 作燕楼

    源见“燕子楼”。谓纳妾。《聊斋志异.湘裙》:“儿甚惠,日尽半卷……仲甚慰。又以不忘湘裙,故不复作‘燕楼’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