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约,贵国意见是否一致?阴饴甥答道:“不一致,晋国百姓深以国君被俘为耻,又为作战牺牲的亲人而悲痛。想拥立晋太子与秦国继续战斗。而朝廷大臣则爱惜被俘的国君,一定要报答秦国不杀被俘国君之恩,至死不变心。”秦穆公问:“晋国上下对晋惠公的命运是怎样估计的?”阴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为秦国一定会杀掉他。大臣们认为,晋国已经认罪,秦国一定会释放他。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无疑会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图报答,也使怀有二心的人畏惧严刑而不敢反叛。毕两功于一役,秦就可以称霸诸侯。现在送晋君回国与否还不确定,既废晋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来的德变成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干的。于是秦穆公放晋侯回国,秦晋两国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负义,至以怨报德。” 《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偏正 用恩德去回报怨恨。语出《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何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褒义。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关系。→以直报怨浇瓜之义 浇瓜之惠 ↔以怨报德 恩将仇报 以德服人 以德报德。也作“德以报怨”。


【词语以德报怨】  成语:以德报怨汉语词典:以德报怨

猜你喜欢

  • 金玉昆

    同“金友玉昆”。清孙枝蔚《留别季希韩同令兄沧苇侍御》诗:“不念歌舞筵,娇艳胜长干。所重金玉昆,意气天下看。”【词语金玉昆】   汉语大词典:金玉昆

  • 善柔

    善于装出和悦的颜色,以诱惑人。《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便辟:恭维奉承。便佞:花言巧语。【词语善柔】   汉语大词典:善柔

  • 一县栽花

    同“河阳种花”。孙为霆《一枝花.题俞寿田姻丈重游泮水图》套曲:“早成就袁彦伯万言倚马,又安排潘安仁一县栽花。”

  • 铜驼荆棘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亡国后的凄凉、残破景象。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少时超凡绝俗,与乡人汜衷等四人并入太学,时称“敦煌五龙”。晋

  • 郑侠图

    源见“流民图”。借指人民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清查慎行《送彭南陔赴长沙》诗:“郑侠图曾伤目击,陈琳檄可愈头风。”【词语郑侠图】   汉语大词典:郑侠图

  • 战胜得道肥

    《韩非子.喻老》:“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

  • 广武山前语

    同“广武叹”。唐韩偓《秋郊闲望有感》诗:“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魏武帝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三国时,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有一次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军兵干渴

  • 接应不暇

    见“应接不暇”。古龙《采环曲》:“四人你一眼,我一眼,你一句,我一句,直弄得柳鹤亭~。”【词语接应不暇】  成语:接应不暇

  • 肉中刺,眼中钉

    见“眼中疔,肉中刺”。柳建伟《苍茫冬日·天凉好个秋》:“赌场老板早把他视作~。于是,许多人一起捉他的袁大头。”【词语肉中刺,眼中钉】  成语:肉中刺,眼中钉汉语大词典:肉中刺,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