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鹑衣百结”。宋刘克庄《书画》诗:“不如鹑结村夫子,惟宝《蒙求》与《孝经》。”【词语鹑结】 汉语大词典:鹑结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上
《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萧子显《齐书》:“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也。……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南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毛传:“螟蛉,桑虫也;蜾蠃,蒲卢也。”郑玄笺:“蒲卢取桑虫之子,负持而去,煦妪养之,以成其子。”后因以“螟蛉”为养子的代称。《旧唐书.昭宗纪》:“邠州王行瑜
倩( ㄑㄧㄢˋ qiàn ):笑时两颊出现酒涡的样子。兮:古代诗赋中的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盼( ㄆㄢˋ pàn ):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嫣然一笑真美丽啊,秋波一转更动人啊。 形容
源见“田父之获”。喻同归于尽。《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废帝怒曰:‘德钧父子握强兵,求大镇,苟能败契丹而破太原,虽代予亦可。若玩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主谓 追猎兔子的猎犬与兔子一起毙命。语本《战
源见“六尺之孤”。谓受遗命辅佐幼主。《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偏正 受抚育未成年国君的嘱托。《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临大节而不挠。”△用于幼主。【词语六尺之托】
同“竹使符”。唐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归思迷。”【词语竹使】 汉语大词典:竹使
难副,难以相称。指某一人的实际成就,难以和他的盛名相称。黄琼(86-164年),字世英,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顺帝永建中,以学行为公卿交荐,可是他到了洛阳郊外便托病不行。当时,李固在洛阳读书,平
同“赠鞭策”。柳亚子《怀人诗十章》之八:“赠汝朝鞭还洒泪,寸心未死为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