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何武劾儒

何武劾儒

劾(hé核):举发罪状。儒:儒生,指精通经学的学者,也指一般读书人。何武在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刺史时,曾调查揭发当时的大儒(著名学者)、任九江(今江西九江市)太守的戴圣,使他畏罪辞职。事见《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的戴圣,以研究《礼经》闻名,世人称他为“小戴”。戴圣在太守任上做了许多违法的事。前任刺史因他是著名学者,就照顾宽容他,而没有治罪。何武任扬州刺史,在到下属各地巡察下属官员的治绩时,也省察记录囚徒的罪状,委托各郡都要根据实情进行分别处理。戴圣说:“年轻轻的懂得什么,想要把儒家的政治思想给搞乱了!”对何武部署的审囚工作一件也没有判决。何武派人察清了戴圣的罪行,戴圣害怕了,就辞职了。后来,戴圣在长安任博士,常在朝廷上毁谤何武。何武听说后,始终没有向别人宣扬戴圣的恶行劣迹。戴圣的儿子和宾客聚集起来当强盗,被官吏逮捕,关押在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戴圣认为儿子一定会被何武判死刑。可是何武公正执平地进行判决,免去死罪。此后,戴圣对何武又惭愧,又折服。何武每次到京城长安上奏或办事,戴圣没有一次不前去谢恩问候的。后以“何武劾儒”为典,称赞地方官员不畏权势、敢于秉公执法的精神。

【出典】:

汉书》卷86《何武传》3482、3483页:“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何)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不得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例句】:

唐·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猜你喜欢

  • 哭笋

    源见“孟宗泣笋”。称扬至诚孝亲,感天动地。明无名氏《薛苞认母》一折:“孟宗为他母亲呵,哭笋在竹边。”

  • 骊颔珠

    同“骊珠”。宋梅尧臣《和杨直讲夹竹花图》:“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 折柱倾天

    源见“共工触柱”。比喻国家覆亡。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奔河绝地维,折柱倾天角。”

  • 锦字

    同“锦字书”。宋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清纳兰性德《清平乐》词:“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词语锦字】   汉语大词典:锦字

  • 魏舒罢郎

    《晋书.魏舒传》;“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晋.魏舒豁达有度量,一次

  • 唐临晋帖

    唐人临摹晋人碑帖,学其法变其体。比喻善于摹仿而很少独创。元代陶宗仪《辍耕录.论诗》:“尝有问于虞先生曰:‘仲弘诗如何?’先生曰:‘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主谓

  • 玄文覆瓿

    同“玄文覆酱”。阳兆鲲《戏作》诗:“《玄》文覆瓿千行泪,《论语》烧薪半缕烟。”

  • 伎?

    参见:技痒

  • 掉书语

    同“掉书袋”。宋洪迈《夷坚三志.南城毛道人》:“吾藜苋之肠,何能陪膏粱之腹,与读书人掉书语哉!”【词语掉书语】   汉语大词典:掉书语

  • 北军尽袒

    源见“左右袒”。喻人心倾于正义。清赵翼《五人墓》诗:“博浪一椎全秦动,北军尽袒诸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