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六尺之孤

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舆?君子人也!’”

曾子认为君子之人是重节操的,故可以托以匡扶幼主的重任,可以寄以代摄政务的大权,临到生死的紧要关头而不变节,这样的人才真正算是君子人啊!

周代一尺约相当于今之六寸,六尺之孤,指未成年的男子。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偏正 六尺,15岁以下。孤,孤儿。指未成年的国君。语出《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三国志·魏书·桓阶传》:“阶疾病,帝自临省,谓曰:‘吾方托~,寄天下之命于卿。勉之!’”△多用于幼主。


【词语六尺之孤】  成语:六尺之孤汉语词典:六尺之孤

猜你喜欢

  •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南齐书.王敬则传》:“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后用

  • 椒花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杨诚斋退休,名酒之和者曰‘金盘露’,劲者曰‘椒花雨’。”后因以“椒花雨”泛指酒。清曹寅《南辕杂诗.宿任丘》:“三杯野具椒花雨,一领新缝白兔裘。”【词语椒花雨】   汉语大词

  • 长缨鄙好变邹俗

    源见“邹缨齐紫”。谓上行下效。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长缨鄙好,且变邹俗。”

  • 俭莲

    同“俭府”。唐罗隐《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词语俭莲】   汉语大词典:俭莲

  • 曲道士

    同“曲生”。宋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二:“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词语曲道士】   汉语大词典:曲道士

  • 五斗酲初折

    同“五斗解酲”。宋杨亿《清风十韵》:“五斗酲初折,三年翼自高。”

  • 顺非而泽

    泽:润色。 对于错误的言行,不仅表示顺从,而且还加以润饰。语出《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魏书.李谧传》:“

  •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杀人的人如果可以宽恕,在情理上是绝对不容许的。 古代熟语。表示对杀人者必须给予严惩。语出《水浒全传》一〇回:“林冲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明

  • 包胥救楚

    同“包胥哭秦庭”。唐张说《过庾信宅》诗:“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

  • 精卫苦

    源见“精卫填海”。比喻志士立志甘于吃苦。南朝 梁范云《望织女》诗:“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