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虑一得

千虑一得

原指愚人的谋虑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后常用为议定计策的自谦之辞。晏子正在吃饭时,齐景公派使臣去找他。晏子即将饭菜和这个使臣分吃,两人都没有吃饱。使者回去后,将此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说,啊,晏子怎么贫困到这种地步!我还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立即派人赐他采邑千家以专门招待宾客。往返三次,晏子都不肯接受。并对齐景公说,我家里并不穷。您所赐的这笔财富,使我家三代蒙受恩泽,朋友也跟着沾光,同时也可以赈济百姓,您的赐予太多了。我的家并不穷啊!我听说,从国君那里得到优厚的赏赐而施舍给百姓,等于臣下代替了国君,这是忠臣所不应做的;从国君那里得到优厚的赏赐而不施舍给百姓,实际上是聚敛财富,这是仁人所不应做的。从国君处得来,放在家中得罪于人,死了之后又不知转到谁人之手,更不啻得个守财奴,聪明人不会去干啊!身上有穿的,口中有吃的,能免于饥寒,就不错了。景公对他说,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曾经给管仲重重的赏赐,管仲也没有推辞便接受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即使高明,考虑事情,也会有失策之处。普通人即使笨,所出主意中,也不是没有可采之处。我想,这正是管仲的失误,也是我的正确之点吧!所以我一再推辞而不肯接受啊!

【出典】: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而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元·脱脱《宋史·许忻传》:“欲采千虑一得之说,以广聪明。”


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解释虑:思考,考虑。得:收获。指愚笨之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

出处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即晏婴,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天,他正在吃饭,齐景公派遣的使者来了。于是晏子就请他一起吃,分食了自己的饭菜,结果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把这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啊!晏子家穷得这样,我竟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派人送给晏子千金以及市场的税收,希望他用这些钱来奉养自己的宾客。晏子推辞不受。景公又派人送去,他又推辞,这样往返三次,最终拜谢说:“我家并不穷困,国君您的赏赐,恩泽已经覆及了我父母及妻子的家族,也延及到了朋友。假如用这些钱财赈济百姓,您的恩赐就更厚重了。我家并不贫穷,我听说,假如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然后把所得的东西用于百姓,就属于臣下代替君主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但是不用于人民,就如同用筐子、箱子装起来一样,是有德行的人所不做的。前进时从君主那里索取,后退时得罪贤人,自己死后财物却归了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只懂得收藏。粗衣疏食,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可以了。”景公说:“过去我们的先主齐桓公把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您为何要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难免会有失误;愚鲁的人考虑多了,一定会有可取之处。我想这大概是管仲的失误,我的所得吧?因此推辞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反义千虑一失

例句

评价一部作品,要把几十万字的小说读了又读,烂熟于心,然后才可能千虑一得,有所体悟,有所发现。


【词语千虑一得】  成语:千虑一得汉语词典:千虑一得

猜你喜欢

  • 碎壶

    同“碎唾壶”。清李邺嗣《赠梁公狄先生》诗之二:“歌罢同镌石,吟成自碎壶。”

  • 纵死犹闻侠骨香

    即使死后剩下一堆白骨,也带着侠气而发出香味。 表示死得有价值。语出晋.张华《游侠曲》:“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唐.王维《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流水弦

    同“流水琴”。唐骆宾王《上梁明府启》:“岂惟成风之斫,妙思通神;流水之弦,清音入听。”

  • 半面之雅

    同“半面之交”。雅,交情。宋刘过《与许从道书》:“由今观之,冬老致身云霄之上,某亦岂无半面之雅,而辱在泥涂,邈之如路人。”见“半面之旧”。宋·刘过《与许从道书》:“由今观之,冬老致身云霄之上,某亦岂无

  • 沾沾自喜

    沾沾(zhān zhān瞻瞻):洋洋自得神态。此典指窦婴自以为是而洋洋得意。后以此典比喻自以为很好而得意起来。窦婴(?——前131年),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儿。吴、楚、赵、胶东、胶

  • 扣角车前

    源见“宁戚饭牛”。宁戚有意在齐桓公车前扣牛角而歌。指乞求出仕。清钱谦益《次韵答士龙》:“扣角车前唯汝共,观鱼濠上与心违。”

  • 木谷

    《诗.小雅.宛》:“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朱熹集传:“温温,和柔貌。如集于木,恐坠也。如临于谷,恐陨也。”后因以“木谷”形容恐惧不安。唐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拜伏阶墀,增惧木

  • 王丹挞子

    《后汉书.王丹传》:“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

  • 九转金丹

    道家认为,用矿石药物烧炼成丹,吃后可以成仙,称为金丹。转:循环变化的意思。九转:即反复多次地烧炼,如把丹砂烧成水银,再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烧炼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效能愈高。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

  • 莼鲈归思

    源见“莼羹鲈脍”。指思乡欲归的深意。宋吴潜《满江红.景回计院行有日约同官数公酌酒于西园余得对字就赋》词:“南北枝头犹点缀,东西玉畔休辞避。待莼鲈归思动西风,相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