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枣大如瓜”。宋苏轼《赠蒲涧信长老》诗:“已从子美得桃竹,不向安期觅枣瓜。”宋辛弃疾《临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词:“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词语枣瓜】 汉语大词典:枣瓜
《诗经.召南.摽有梅》(有:语助词):“摽(音biào)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指国君以外卿大夫及士诸掌事者),迨其吉兮。”摽,掉落。梅子成熟时,自然落地。相传周时,女子到结婚年龄,便都及时出嫁。后
源见“耻居王后”。指唐初诗人王勃与杨炯。唐李商隐《漫成五章》诗之一:“沈 宋裁词矜变律,王 杨落笔得良朋。”【词语王杨】 汉语大词典:王杨
参见:鬻拳爱君
佛家语。昙花:即优昙钵花,花期极短暂。《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见耳。”原意是比喻妙法难得,后多用以比喻事物偶然一出现,随即消失。华:同花
当父母在时,依礼去侍奉;当父母去世后,依礼去埋葬,依礼去祭祀。 古指子女对父母尽孝之道。语出《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
同“柯亭笛”。宋黄庭坚《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韵》:“中郎解赏柯亭椽,玉局归时君为传。”
《管子.揆度》:“桓公曰:‘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何谓正名五?’对曰:‘权也、衡也、规也、矩也、准也,此谓正名五。其在色者,青黄白黑赤也;其在声者,宫商羽徵角也;其在味者,酸辛咸苦甘也……味
同“桐叶之封”。宋苏轼《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绣裳画袞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脍炙,原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汉枚乘《七发》:“羞炰脍炙,以御宾客。”后亦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宋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