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后人看待今人,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 常用以抒发古今递变的感慨。 也表示要借鉴前人。语出《汉书.京房传》:“臣恐后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也。”一作〔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世说新语.规箴》:“(京房)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耶?’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后多引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旧唐书.裴炎传》:“炎进谏曰:‘皇太后,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祢,以示自私。且独不见吕后之败乎?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宋.柳开《与李宗谔秀才书》:“后之视今,犹今视昔也,足下惟勉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知难》:“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以迹者,不必接以心。若可恃,若不可恃;若可知,若不可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逃名》:“作家一排一排的坐着,将来使人笑,使人怕,还是使人厌倦呢?现在也很难测定。但若据‘前车之鉴’,则‘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大约也还不免于‘悲夫’的了。”


猜你喜欢

  • 杞梓

    《国语.楚语上》:“子木与之语,曰:‘子虽兄弟于晋,然蔡吾甥也,二国孰贤?’(子家)对曰:‘晋卿不若楚,其大夫则贤,其大夫皆卿材也,若杞梓、皮革焉,楚实遗之,虽楚有材,不能用也。’”春秋时,声子子家是

  • 耐久交情

    源见“耐久朋”。谓能长久保持的友情。清吴绮《沁园春.题友人照》词:“天与宫商,地资丘壑,耐久交情画未能。”

  • 羊公灭吹鱼

    《晋书.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阖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 指可掬

    参见:掬指

  • 移孝作忠

    把孝顺父母的心移到对君主尽忠上去。《孝经.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见“移孝为忠”。谢觉哉《爱父母》:“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来抬高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忠君’的人

  • 呼庚癸

    《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 氏……对曰:‘粱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杜预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后以“呼庚癸

  • 春草池塘梦

    源见“梦惠连”。指有神助而撰美文。清蒲松龄《三月三日呈孙树百时得大计邸抄》诗:“一身浪迹海鸥轻,春草池塘梦不成。”

  • 生入玉关

    源见“玉关人老”。指戍边归来。清顾炎武《塞下曲》之二:“陛下宽仁多不杀,可能生入玉关无?”

  • 柏梁杯

    源见“柏梁宴”。指宫廷宴饮。唐张说《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诗:“喜承芸阁宴,幸奉柏梁杯。”

  • 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明清时俗语。表示拿刀子行凶杀人。语出《金瓶梅》二五回:“只休要撞到我手里,我教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醒世姻缘传》一九回:“只休要一点风儿透到我耳朵里,咱只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