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喜新厌故

喜新厌故

又作“喜新厌旧”。喜:喜欢。新:新的。厌:厌弃。故:旧的。指喜欢新的,厌弃旧的。王茂荫(?-1865年),字椿年,歙(shè射)县(今安徽歙县)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升户部侍郎。当时,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各地进击清军,清政府财政困难。户部奏请铸造价值为“十”、“五十”的铜钱,诸王大臣又奏请增加铸造价值为“一百”、“一千”的铜钱,称这些是四项大铜钱。价值“一千”的铜钱,以铜重二两为准,其余顺次下减。王茂荫上奏条陈说:“大比值铜钱的铸造,本意在于节约减省原材料,从汉朝直到明朝,发行铜钱已经多次了。不久就废弃,没有能够经历长久的。如今发行大比值铜钱,很感方便有利,大概都是喜欢新的、厌弃旧的,人们心情大都如此。但在极短的时间,就会废弃它,如像破旧鞋那样没有价值。考查很多以前的事情,没有不是如此的。铸造加大铜钱比值的办法商业交易必定受到干扰;折算铜钱的价值过大,它的废弃必然迅速,这是物极必反的必然现象。议论的人说:国家铸造铜钱的制度,价值相当“十”就是“十”,价值相当“一千”就是“一千”,谁能敢于有所违反不遵?岂不知当政官员能够规定铜钱价值,而不能够规定物资价值,官府命令铜钱价值相当“一千”,民众不敢以为是“一百”;可是物资价值“一百”,民众不困难抬高物资价格以为是“一千”。自古以来大比值铜钱被废弃,多由于私人铸造钱币繁盛兴起,于是物价飞腾踊涨。”

【出典】:

清史稿》卷422《王茂荫传》12173页:“户部奏铸当‘十’、当‘五十’大钱,王大臣又请增铸当‘百’、当‘千’,谓之四项大钱。当‘千’者,以二两为率,余递减,茂荫上疏争之曰:‘大钱之铸,意在节省,由汉讫明,行之屡矣。不久即废,未能有经久者。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及不旋踵,弃如敝屣。稽诸往事,莫非如是。钱法过繁,市肆必扰;折当过重,废罢必速,此人事物理之自然。论者谓国家此制,当‘十’则‘十’,当‘千’则‘千’,孰敢有违?不知官能定钱直,而不能定物直,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直‘百’,民不难以为‘千’。自来大钱之废,多由私铸繁兴,物价腾踊。’”

【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27回:“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80回:“有几个喜新厌故的人物拟加入人权、教育……各问题,已审议了好几次,终因党见不同未曾议决。”


见“喜新厌旧”。《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人情一概。”


【词语喜新厌故】  成语:喜新厌故汉语词典:喜新厌故

猜你喜欢

  • 骊唱

    同“骊歌”。清赵翼《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骊》唱,往日联裾似雁行。”郁达夫《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骊唱声中两度逢。”【词语骊唱】   汉语大词典:骊唱

  • 麻姑爬背

    同“麻姑搔背”。宋苏轼《寄蔡子华》诗:“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 椒花雨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杨诚斋退休,名酒之和者曰‘金盘露’,劲者曰‘椒花雨’。”后因以“椒花雨”泛指酒。清曹寅《南辕杂诗.宿任丘》:“三杯野具椒花雨,一领新缝白兔裘。”【词语椒花雨】   汉语大词

  • 鹅群笔

    同“鹅群字”。清吴雯《徐电发卖升元帖遂成三诗兼论书法大略云》:“太息鹅群笔,摩挲幼妇篇。”

  • 天各一方

    汉苏武《诗》之四:“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后以“天各一方”谓分离后远隔两地。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今则天各一方,风流云散。”主谓 形容各居一处,相距遥远。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万余里

  • 明月之珠

    明月:珠名。《淮南子.汜论训》:“明月之珠,不能无颣。”汉代高诱注:“夜光之珠,有似明月,故曰明月。”颣( ㄌㄟˋ lèi 类)丝上的疙瘩,引申为瑕疵。秦代李斯《谏逐客书》:“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

  • 九五飞龙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九五”原为《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

  • 周易在床头

    源见“床头周易”。指研读《周易》,修心养性。唐白居易《水崇里观居》诗:“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 依株守穴

    源见“守株待兔”。喻指不劳而获。明张四维《双烈记.惜别》:“我怎肯依株守穴!”

  • 酒囊饭袋

    比喻无所作为之人。宋陶岳《荆湘近事》: “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汉王充《论衡·别通》:“人生禀五常之性,好道乐学,故辨于物。今则不然,饱食快饮,虑深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