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亦简称为“刮目相待”,“刮目相看”。刮目:擦亮眼睛。指用新的眼光看人。后比喻人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东南)人,三国名将。少随孙策、孙权征战各地,屡建功勋,任横野中郎将。但他开始不注重学习,有勇而无谋。孙权劝他学习以求进益。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相推诿。孙权说:“我不是让你去当经学博士,只是想让你涉猎往事,以获取经验。你说事多,难道比我还多吗?我还读史书、兵书呢,并且觉得很有好处。刘秀带兵打仗时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何不求上进呢?”从此以后,吕蒙发奋苦读,他所看的书,就是老懦士也比不上。鲁肃接替周瑜的职务后,前往江陵,路过吕蒙的驻地。鲁肃原来认为吕蒙只是一介武夫,当吕蒙问他如何功取荆州时只敷衍地说了句:“到时再应付。”吕蒙批评他说:“你身负重任,我们与关羽为邻,虽然现在吴、蜀联合,但关羽为熊虎之人,用何策略才能防备不时之虞,怎能不事先制定计划呢?”并且提出了五条谋取荆州的策略,很有价值。鲁肃听了大惊,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常说你只会打仗,到今天看来,你学识广博,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后来,吕蒙果然为智取荆州立下头功。

【出典】: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卷54第1275页:“蒙始就学,笃志不倦……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

宋·陈亮《与吴益恭安抚书》:“三、四年来,伯恭规模宏阔,非复往时之比,钦夫、元晦已愿在下风矣,未可以寻常论也。君举亦甚别,皆应刮目相待。” 宋·杨万里《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一别璘公十二年,故当刮目为相看。” 《鲁迅书信集·致钱玄同》:“即此一层,已足令敝人刮目相看,而猗欤羞哉,尚在其次也。”


猜你喜欢

  • 枫落吴江

    《新唐书.崔信明传》:“(信明)尝矜其文,谓过李百药(唐初史学家,善文学)……(世翼)遇信明江中,谓曰:‘闻公有“枫落吴江冷”,愿见其余。’信明欣然多出众篇。世翼览未终,曰:‘所见不逮所闻!’投诸水,

  • 投大瓮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六:“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厅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瓮中,满即焚于通衢。”后因以“投大瓮”为不徇私情或不听谗言之典。宋刘克庄《念奴娇.五和诚斋休致韵》词:“老

  • 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在地上画圈,让犯罪者站在圈内,以示惩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猛虎在深山时,百兽望见都震惊害怕,等到把它关在陷阱和栅栏里,就摇着尾巴乞求食物了。这是人的威力使它逐渐被约束而驯顺了。所

  • 胶船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济于汉,楚人恶之,乃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后以“胶船”比喻无济于事或处境危殆。北周庾信《哀江南赋》:

  • 霞酌

    源见“流霞”。指仙酒。唐王勃《七夕赋》:“奏云和,泛霞酌。”【词语霞酌】   汉语大词典:霞酌

  • 一日三岁

    同“一日三秋”。《北史.王肃传》:“寻征入朝,帝诏曰:‘不见君子,中心如醉,一日三岁,我劳如何!’”主谓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语本《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北史·王肃传》:

  • 蒹葭倚玉树

    《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曹叡)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蒹葭,芦苇,是俗贱之物,用以比毛曾;玉树,高贵美好之物,用以比规格负一时重望的夏侯玄。“蒹葭倚玉树”,常用比喻两人美

  • 沐猴冠

    同“沐猴而冠”。宋刘过《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词语沐猴冠】   汉语大词典:沐猴冠

  • 朱雁

    《汉书.武帝纪》:太始三年,“行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歌见《汉书.礼乐志》)汉武帝于太始三年巡察东海郡时,得到一只朱雁,以为是祥瑞之鸟,故作歌以祝颂。后用为咏盛世升平之典。唐.元稹《代曲江老

  • 岁年齐绛老

    参见:绛老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