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声泪俱下

声泪俱下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非常悲痛。王彬,字世儒,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从弟。西晋末,中原大乱,随其兄王廙渡江南下,以司马睿荐为典兵参军,不久升为前将军。苏峻之乱平后,迁尚书右仆射,赐爵关内侯,卒于官,年五十九。他为人刚直正派,虽身居显位,常布衣蔬食。公元322年,其从兄王敦起兵反对朝廷,朝廷派他去见王敦,正赶上他的好朋友周遇害,王彬先去哭祭了一番,然后才见王敦,容颜悲戚。王敦很不高兴,问其所以。答道:“去哭祭伯仁(周的字),现在还没平静下来。”王敦大怒,说周是自致刑戮,王彬不该如此表情见他。王彬反驳道:“周是一个长者,又是你的亲友,并非你的敌人,无故被你杀害,所以为之悲伤惋惜。”王彬越说越愤怒,陡然加大声音,责备他说:“你违犯众意,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灾难将殃及门户。”语气言辞慷慨激昂,边说边哭。

【出典】:

晋书》卷76《王彬传》2005页:“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遇害,彬素与善,先往哭,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例句】:

旧唐书·哥舒翰传》:“上起入禁中,翰叩头随之而前,言词慷慨,声泪俱下。” 清·赵翼《瓯北诗话·八·元遗山诗二》:“此等感时触事,声泪俱下,千载后犹使读者低回不能置。”


主谓 声,说。俱,全、都。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哀痛悲切。语出《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言辞慷慨,声泪俱下。”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日本战犯们不少~的表示反对美帝的原子能垄断,并感激我国人民政府之宽大政策。”△贬义。用于形容悲恸心情。→泣不成声 泪如雨下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也作“声泪俱发”。


【词语声泪俱下】  成语:声泪俱下汉语词典:声泪俱下

猜你喜欢

  • 甘之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荼诚苦矣,而君子于己之苦毒又甚于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荼,一种苦菜。荠,荠菜。虽有如荼之苦,亦觉甘如荠,后以“甘之如荠”谓乐意做之事,虽苦犹甘

  • 南蛮鴃舌

    《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这段话是孟子教导陈相的话。陈相遇见了许行,非常悦服,便完全抛弃了自己的老师楚国儒者陈良所教的学问,而去盲目学许行的

  • 橘里人

    同“橘中叟”。清 黄鷟来《挽赵来夫和其重游华首台》诗:“卧高不碍粱边枕,弈罢终同橘里人。”

  • 瑞马

    源见“玉马朝周”。喻贤臣。宋王谠《唐语林.品藻》引唐张祜曰:“虞韶九奏,非瑞马之至音;荆玉三投,伫良工之必鉴。”【词语瑞马】   汉语大词典:瑞马

  • 羚羊挂角

    比喻诗的意境高超神妙。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 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 ●宋陆佃《埤雅·释兽》: “羚羊似羊而大……夜则悬角木上以防患。语曰

  • 颜郎老

    汉.班固《汉武故事》:“上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

  • 石证三生

    同“石上三生”。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风女邱丽玉》:“今得红丝牵引,文星惠临,是真石证三生,愿即日奉为箕帚。”

  • 是周是蝶

    源见“庄周梦蝶”。喻指人生变幻莫测。清陈书《和特舟同年韵并约少文方伯为是夕园中之游》:“是周是蝶总忘身,爱马爱钱各成癖。”

  • 北门管键

    见“北门锁钥”。唐·陆贽《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扼东牧之咽喉,控北门之管键。”

  • 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见“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慈禧太后演义》3回:“~,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词语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成语:人无貌相,水无斗量汉语大词典:人无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