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台山

天台山

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引《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馀日,粮食乏尽,饥馁殆死。遥望山上有一桃树,大有子实,而绝岩邃涧了无登路,攀葛乃得至,啖数枚而饥止。体充复下山,持杯取水,欲盥漱,见芜菁(即大头芥菜)叶从山腹流出,甚鲜新,复一杯流出,有胡麻糁。相谓曰:‘此必去人径不远。’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绝妙。见二女子持杯出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所失流杯来。’晨、肇既不识之,二女便呼其姓,似如有旧,相见忻喜,问:‘来何晚耶?’因要还家。家筒瓦屋,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各十侍婢,便勅(告诫)云:‘刘、阮二郎经涉山阻,向虽得琼实(指啖桃),尚虚弊,可速作食。’有胡麻饭、山羊脯,甚美。食毕行酒,有群女来,各持三、五桃子,笑而言:‘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刘、阮忻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至十日后,欲求还去。女云:‘君已来是,宿福所牵,何复欲还耶?’遂留半年。气候草木是春时,百鸟鸣呼,更怀土求归甚苦。女曰:‘当如何?’遂呼前来女子有三、四十人,集会奏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亲旧零落,邑屋全异,无复相识,问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此事又见晋.葛洪《神仙传》。

这是一个人仙结合的美妙的神仙故事,说的是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际肇,到天台山采药迷了路,遇到两个仙女,把他们邀到家中,美意盛情加以款待,后来便结为夫妇。半年后回到家中,人世沧桑,连一个相识的人也没有了,一打听,子孙已逾七代。后世文人在诗文中多用其事,常比喻男女之间美妙奇特的婚爱之事。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八出《题画》:“〔刷子序〕重来浑似阮刘仙,借东风引入洞中天。”第三十六出《逃难》:“望荒山野道,山境似天台。”


【词语天台山】   汉语词典:天台山

猜你喜欢

  • 韩娥音

    同“韩娥曲”。唐 于?《里中女》诗:“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 脚敲两舷

    《晋书.隐逸传.夏统传》:统至洛阳“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阗,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太尉夏充)问:‘卿居水滨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施正橹,折旋中流。……统曰:‘……伍

  • 鹦鹉笔

    源见“文不加点”。指高超的文笔。明徐渭《渔阳三弄》:“汉阳江草摇春日,天帝亲闻鹦鹉笔。”【词语鹦鹉笔】   汉语大词典:鹦鹉笔

  • 知时鹤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东汉.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这意思是说,鹤虽知时,但缺少智谋,因此最终难免被人杀而食用。

  • 女娲炼五色

    同“女娲补天”。元朱德润《石氏瞻山图》诗:“女娲炼五色,大磈补不牢。”

  • 商人奠

    源见“夫子梦奠”。指死亡。商人,即殷人。孔子自谓殷人。宋范成大《太师陈文恭公挽词》之四:“梦已商人奠,身犹汉相朝。”

  •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哲:聪明。 意谓通达事理,善于趋安避危,保全自己。语出《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宋.王安石《答手诏令就职劄子

  • 八拓将军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贪秽》:“《朝野佥载》:滕王为隆州刺史,多不法,参军裴聿谏止之,王怒,令左右掴拓。他日,聿入计具诉于帝,帝问聿曾被几拓,聿曰:‘前后八拓。’即令迁八阶。聿归叹曰:‘何其命薄,若言九

  • 和凤

    源见“卜凤”。称后妃伴随君主。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芝庭揖训,远清和凤之仪;兰珮承风,竞峻当熊之节。”【词语和凤】   汉语大词典:和凤

  • 操柯

    源见“操斧伐柯”。喻执法。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故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不伐善以长乱,不操柯而犹豫焉。”又《行品》:“操柯犹豫,废法效非,枉直混错,终于负败。”【词语操柯】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