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姮娥,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嫦娥”。后遂以“嫦娥奔月”为女子成仙升天之典。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妒》:“可是嫦娥奔月,帝女乘云,觌面将人闪。”


【典源】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张衡《灵宪》曰:“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 (heng) 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淮南子·览冥训》:“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汉·高诱注:“ 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今译】 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得不死之药,尚未服用,其妻姮娥 (嫦娥)偷来将药服下,得以升天奔月,成为月仙。这个神话起源很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以此为题材的帛画。嫦娥,也作常娥、常仪、姮娥、恒娥等。

【释义】 后以此典或借指月; 或借指女仙、美人; 也用以抒发对月等的联想。

【典形】 奔月、奔月成仙、常娥、嫦娥、常娥奔月、恒娥、姮娥、姱娥、窃药、素娥、偷药、羿妻、羿妻窃药、月娥孤、月姊、月中人、娥喜、仙妇之月、奔月偶桂、月里无姊、姮娥捣药、月娥孀独、姮娥寡、月里有人。

【示例】

〔奔月〕 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算犹胜姮娥,仓皇奔月,只有去时路。”

〔奔月成仙〕 唐·包何《同阎伯均宿道观有述》:“纵令奔月成仙去,且作行云入梦来。”

〔常娥〕 唐·李商隐《常娥》:“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南朝宋·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婺女俨经星,嫦娥栖飞月。”

〔常娥奔月〕 南朝梁·江淹《遂古篇》:“常娥奔月,谁所传兮。丰隆骑云,为灵仙兮。”

〔恒娥〕 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恒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

〔姮娥〕 宋·黄庭坚《念奴娇》:“万里清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窃药〕 唐·杨炯《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银台窃药,想奔月而何年,金殿煎香,思反魂而无日。”

〔素娥〕 南朝宋·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偷药〕 清·邵瑞彭《夜半乐·戊辰中秋》:“旧情偷药,新愁倚树,为谁起舞霓裳,广寒宫下?”

〔羿妻〕 清·王夫之《家兄期以中秋》:“羿妻悔饵金液膏,随意幽欢迷远近。”

〔羿妻窃药〕 清·丘逢甲《题风月琴尊图》:“封姨对花不能虐,羿妻窃药不敢奔。”

〔月娥孤〕 宋·丁谓《荷花》:“未饶霜女俊,不爱月娥孤。”

〔月姊〕 宋·范成大《次韵即席》:“月姊有情难独夜,天孙无赖早斜河。”

〔月中人〕 五代·阎选《浣溪沙》:“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


【词语嫦娥奔月】  成语:嫦娥奔月汉语词典:嫦娥奔月

猜你喜欢

  • 灞桥杨柳

    源见“灞桥”。古人至灞桥折柳赠别,因借以抒写离情别绪。宋苏庠《鹧鸪天》词:“天杳杳,路悠悠……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 兰亭觞咏

    同“兰亭会”。明瞿式耜《密之再次虞祠韵复再和》之一:“聊追洛社耆英会,绝胜兰亭觞咏时。”

  • 昆仑竹

    源见“伶伦凤律”。昆仑山所产之竹,相传黄帝取之以制律管。亦泛指能制律管的良竹。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律比昆仑竹,音知燥湿弦。”【词语昆仑竹】   汉语大词典:昆仑竹

  • 寄颜无所

    无地自容的意思。《晋书.蔡谟传》:“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尸素累积,而光宠更崇;谤讟弥兴,而荣进复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尸素:尸位素餐,居其位不干事而

  • 出平城

    《史记.韩信传》:“信亡走匈奴。”“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汉.刘邦追击韩

  • 陬喁

    同“娵隅”。《海上花列传》三九回:“造浮屠,酒筹飞水阁,羡陬喁,渔艇斗湖塘。”【词语陬喁】   汉语大词典:陬喁

  • 舞影鸾孤

    同“舞鉴孤鸾”。宋岳珂《酹江月》词:“舞影鸾孤,绕心蝶倦,占断春消息。月明十里,坐中还记曾识。”

  • 慈乌

    源见“乌哺”。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因以“慈乌”喻母子之爱。阿英《花鸟争奇》:“慈乌反哺,有母子爱。”亦指慈母。明汤显祖《南柯记.得翁》:“奴便

  • 忧天坠

    同“忧天”。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孟云卿》:“身处江湖,心存魏阙,犹杞国之人,忧天坠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严复《原强》:“甚矣,先生之言!无异杞人之忧天坠也。”

  • 六龙

    源见“羲和驭日”。相传羲和驾六龙为太阳驭车,因以“六龙”指太阳。汉刘向《九叹.远游》:“贯澒蒙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宋王安石《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词语六龙】   汉语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