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宋景三虑

宋景三虑

吕氏春秋.制乐》:“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注:荧惑,即火星;心,即商星,为宋之分野),公惧,召子韦而问焉(注:子韦,春秋时宋国的天文历算家,知星宿善卜吉凶),曰:‘荧惑在心,何也?’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虽然,可移于宰相。’公曰:‘宰相所与治国家也,而移死焉,不祥。’子韦曰:‘可移于民。’公曰:‘民死,寡人将谁为君乎?宁独死。’子韦曰:‘可移于岁。’公曰:‘岁害则民饥,民饥必死,为人君而杀其民以自活也,其谁以我为君乎?是寡人之命固尽矣,子无复言矣。’子韦还走,北面载拜曰:‘臣敢贺君,天之处高而听卑。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公曰:‘子何以知之?’对曰:‘有三善言,必有三赏。荧惑必三徙舍,舍行七星,星一徙当一年,三七二十一,臣故曰君延年二十一岁矣。臣请伏于陛下以伺候之。荧惑不徙,臣请死。’公曰:‘可。’是夕荧惑果徙三舍。”此事又见《淮南子.应道训》、《史记.宋微子世家》、《新序.杂事四》、《论衡.变虚篇》等。

春秋时,荧惑星处于宋国上空。古人认为荧惑主恶,它光临何方,上天将降惩罚于此地。因此,宋国子韦认为宋君将遭灾难。为了解除这种灾难,子韦提出移祸于宰相、人民或岁时三个办法。但宋景公以仁德为怀,经过再三考虑,拒绝了这些做法。宋景公的至德之言,感动了上天,于是荧惑迁徙三舍,景公延寿二十一年。后因用为咏君主仁德之典。

文选》卷一五张平子(衡)《思玄赋》:“汤蠲体以祷祈兮(见“桑林祷雨”),蒙庞(注:大)褫(注:福)以拯民;景三虑以营国兮,荧惑次于他辰。”


猜你喜欢

  • 甘棠召伯

    同“甘棠之臣”。宋秦观《喜迁莺》词:“鸾凤清标重睹,驷马高门须设。挥袂处,望甘棠召伯,教人凄咽。”

  • 剪须和药

    剪下胡须烧成灰来配药,比喻上级关心、体恤下属。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和李勣的事迹。参见“济世安民”和“粥炉燎须”。史载,一次李勣突然生病。医生说,用须灰可治。唐太宗便自剪胡须为之和药。【出典】:《新唐书》卷

  • 人豕

    同“人彘之变”。《汉书.爰盎传》:“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也。独不见‘人豕’乎?”【词语人豕】   汉语大词典:人豕

  • 蕤宾铁响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载:武宗初,朱崖 李太尉有乐史廉郊者,“郊尝宿平泉别墅,值风清月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盖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

  • 蜀国鹃啼

    同“蜀帝啼鹃”。叶玉森《消息》诗:“昆仑狮吼征奇梦,蜀国鹃啼惜幻身。”

  • 三斗艾与三斗葱

    《旧唐书.屈突通传》:“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之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唐人屈突通与其弟屈突盖,为人性情严肃,大概是因为怕他们治事威猛的缘故,故当时

  • 胠橐

    同“胠箧”。《宋史.宋昌言传》:“县吏与市井少年共为胠橐,昌言穷治其渊薮,皆法外行之,而流其家人。”【词语胠橐】   汉语大词典:胠橐

  • 校尉厨

    《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后因以“校尉厨”代指美酒。宋周必大《戊子岁除以粣代酒送邦衡邦衡有诗见戏仍送牛尾狸次韵》:“先生岂比习池徒,薄酝仍惭校尉厨。”【词

  • 火焚祆庙

    同“火烧祆庙”。清黄遵宪《述闻》诗之四:“火焚祆庙连锋燧,辙涸羁臣乞海波。”

  • 怙恶不改

    见“怙恶不悛”。《封神演义》82回:“岂得~,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词语怙恶不改】  成语:怙恶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