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尚书履声

尚书履声

履声:走路的声音。郑崇字子游,年轻时为郡文学史,后由大司马傅喜推荐,汉哀帝提拔郑崇任尚书仆射。郑崇屡次求见哀帝谏争政事,哀帝常听从采纳。郑崇每次上殿朝见时,都拖着皮靴子。哀帝一听到远处的走路声,就笑着说:“我一听,就能识别出这是郑尚书的脚步声。”后以此典形容直臣上朝向君王进谏,或咏受到皇帝信任的朝臣。

【出典】:

汉书》卷77《郑崇传》3254、3255页“郑崇字子游,……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唐·苏颋《夜发三泉即事》:“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节臣。” 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宋·徐铉《送礼部潘尚书致仕还建安》:“履声初下金华省,帆影看离石首城。” 宋·苏轼《次韵朱广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宋·辛弃疾《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君王着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 宋·刘过《谒京口张守》:“上方已听尚书履,声在星辰最上头。”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元·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明·李东阳《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禅祭旅次韵答谢方石赠别》:“郑公听履星俱下,列子乘风气可骑。” 清·钱谦益《赠张坦公》:“中书行省古杭都,曾有尚书曳履无?” 清·袁枚《书制府六十寿诗》:“荒园两曳尚书履,仙草频颁白发亲。” 清·洪亮吉《送杨大梦符至东平书院》:“园林疏疏风屑屑,已觉尚书履声出。”


【词语尚书履声】   汉语词典:尚书履声

猜你喜欢

  • 乘龙

    唐.欧阳洵等辑《艺文类聚》类四十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儶字文英,与李元礼(李膺)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东汉时,孙催与李膺都娶太尉桓焉女为妻,因孙、李当时俱属

  • 螳螂捕蝉

    《庄子.山木篇》:“庄周游乎雕陵(栗园名)之樊(篱),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据《庄子集释》注,运,员也。员通圆,故运寸指眼圆一寸。也可释“运”为转动,义同。),感(触)周之颡而集于栗

  • 同气

    源见“同声相应”。喻指志趣相投者。曹亚伯《武昌日知会之破案》:“〔黄冈军学界讲习会〕广结同气,故其宣传甚有力。”【词语同气】   汉语大词典:同气

  • 丰城神物

    源见“丰城剑气”。指龙泉剑,太阿剑。《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白虹贯日,便知易水奸谋;宝气腾空,预辨丰城神物。”【词语丰城神物】  成语:丰城神物汉语大词典:丰城神物

  • 苏模棱

    源见“模棱两可”。泛指遇事不置可否、处世圆滑的官员。清赵翼《读史》诗之十四:“荐一苏模棱,庸庸但伴食。”

  • 华阴市

    《后汉书.张楷传》:“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后因称学者群集之地或从学弟子聚集之所为“华阴市”。南朝 齐谢朓《始之宣城郡

  • 著手成春

    唐司空图《诗品》:“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本用来形容诗歌要自然,后借用为誉医生医术之精,与“妙手成春”、“妙手回春”意思相近。见“着手成春”。程小青《催眠术》:“我打了一个哈哈,笑

  • 不死庭

    《文选》卷十一晋.孙兴公(绰)《游天台山赋》:“忽乎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唐.李善注:引《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并王逸注:“因就众仙于明光也。丹丘,昼夜常明

  • 台中妙

    源见“一台二妙”。赞美才艺负有盛名之人。唐钱起《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笔精已许台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

  • 汉武金盘

    同“承露盘”。前蜀韦庄《白樱桃》诗:“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瑚白露珠。”此用以咏白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