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判若鸿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昔人谓诗中不可著一词语,词中亦不可作一诗语,其间界若鸿沟。”
源见“孔壁遗文”。指遗留下垂世之作。唐方干《哭江西陈陶处士》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源见“凿窍”。本指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口鼻,开之则死。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叶圣陶《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词语浑沌】 汉语大词典:浑
源见“张仪舌”。谓施展才干。唐李群玉《献王中丞》诗:“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
源见“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复返的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回:“本来当日定亲的地方不好,跑到那‘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去处定个亲,此刻闹得新娘变了黄鹤了,为之奈何!”【词语黄鹤】 汉语大词典:黄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以假冒真,或偷换事物的内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这里的“偷梁换柱”指王熙凤乘宝玉神志不清之
《后汉书.逸民传.井丹传》:“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论井大春。’性清高,未尝修刺候人。”后汉.井大春,年幼时就在太学读书,精通《五经》(《
同“悲丝染”。唐罗隐《谗书.屏赋》:“阮何情而泣路,墨何事而悲丝?”清无名氏《万金记.顽梗》:“天末徒号鸱,可怜泣路悲丝。”【词语悲丝】 汉语大词典:悲丝
源见“鲁禽情”。喻高士不耐世俗烦嚣。南朝 梁江淹《嵇中散言志》诗:“《咸池》飨爰居,钟鼓或愁辛。”
同“芦中人”。清归庄《与大鸿书》:“但恐忧能伤人,公等京兆战捷时,芦中士或作泉下人,未可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