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心悦诚服

心悦诚服

泛指使人从内心里高兴和佩服。孟子说,靠自己实力并假托仁义之名讨伐别人,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的人一定要有个实力雄厚的大国作基础。靠自己的高尚道德推行仁政的人可以实行王道,使天下归服。实行王道不一定要国家大,力量强,商汤最初的地盘不过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百里。倚仗势力征服别人,别人并不是从心里佩服,只是力量不足的缘故。依靠德行使人归服,别人是心服口服,就象孔子门下七十二贤拜服孔子一样。《诗经》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例句】:

宋·陈亮《龙川集》19《与王丞相淮书》:“独亮之于门下,心悦诚服而未尝自言,丞相亦不得而知之。”


主谓 悦,愉快。服,信服。诚心实意地信服。语本《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黎静《彭大将军》:“不要对同志搞突然袭击,事前要打招呼,事后有结论,这样才能叫人~,达到团结的目的。”△褒义。常用于说明发自内心的佩服。→心服口服 首肯心折 五体投地↔反唇相讥


解释真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认为,依仗实力同时又假借仁义之名而号召征伐,可以称霸诸侯,称霸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来实行仁义,可以使天下归服,这样做不必以国家的强大为基础。殷商的创立者商汤就仅仅用他方圆七十里的土地实行仁政,而使人心归服;周王朝的创始人周文王也仅仅用他方圆百里的土地推行仁政,收服人心。依仗武力迫使人服从,人家不一定真心服从,因为再强大的武力也有不够的时候;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人家才会内心喜悦、真心归服,就像孔子七十多位弟子真心归服孔子一样。《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在歌颂周文王的丰功伟绩时赞叹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的百姓不想着来归服?”说的就是以仁德征服天下。

近义心服口服

例句

我们都心悦诚服地推选周昕担任班长。


【词语心悦诚服】  成语:心悦诚服汉语词典:心悦诚服

猜你喜欢

  • 燕翼

    源见“诒燕”。指善为子孙后代谋划。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记》:“笃垂馀庆,贻此燕翼。邈矣遗孙,用怀多福。”宋陈师道《代贺生皇子表》:“承列圣之丕绪,方怀燕翼之思;以百姓而为心,宜有子孙之福。”【词语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语出《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郑玄注:“学则睹己行之所短,教则见己道之

  • 帐中歌

    源见“虞歌诀别”。指项王被困垓下,夜起饮帐中的慷慨悲歌。表达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凄凉心情。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二六:“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词语帐中歌】   汉语大词典:帐中歌

  • 雾藏

    同“雾隐”。清 顾汧《锡山游秦对岩前辈园》诗之二:“遥思云卧稳,窃慕雾藏深。”

  • 半部佐君王

    同“半部匡君”。清钱谦益《龚孝升求赠塾师》诗之一:“何似东村赵学究,只将半部佐君王。”

  • 问周鼎

    同“问鼎”。清黄遵宪《述怀再呈霭人》诗:“今年问周鼎,明年索赵璧。”陈毅《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周鼎,大军西去渡金沙,抗日要开花。”

  • 蓝桥玉臼

    源见“蓝桥”。神话传说捣仙药玄霜用的玉杵石臼。元吴莱《岭南宜蒙子解渴水歌》:“柏观金茎擎未湿,蓝桥玉臼捣空寒。”

  • 卢谌幄内璆

    《文选》卷二十五晋.刘越石(琨)《重赠卢谌一首》:“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唐.李善注:“悬璧,悬黎以为璧,以喻谌也……璆,玉也。”谌,音chén。璆,音qiú,美玉。晋.卢谌曾在并州刺史刘琨部下任

  • 南陔

    《诗经.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词。”《文选》卷十九晋.束广微(皙)《补亡诗六首.南陔》:“循彼南亩,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诗.小雅.南陔序》是一篇吟

  • 精益求精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因用“精益求精”表示已经很好还求更好。清赵翼《瓯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