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言讷”。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天下谓我》:“容疏言纳,貌朴而鄙。”【词语言纳】 汉语大词典:言纳
《汉书.贾谊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汉文帝时,河南太守吴公,其郡治理太平为天下第一,文帝征以为廷尉。吴公曾荐贾谊,文帝召为博士。后用为咏郡
源见“接舆歌凤”。喻指隐居傲世。唐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诗:“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词语接舆狂】 汉语大词典:接舆狂
源见“龙断”。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泛指操纵和独占市场,牟取暴利。《聊斋志异.金和尚》:“饮羊、登垄,计最工,数年暴富。”【词语登垄】 汉语大词典:登垄
同“宁越之勤”。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三十四:“是以扶风之高凤,无故弃麦;中牟之宁越,徒劳不眠。”
《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乃:你。王室:朝廷。后因以“乃心王室”比喻忠于朝廷。晋.陈寿《王国志.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宋.秦观《李泌
同“堕水跕鸢”。元陈孚《邕州》诗:“左江南下一千里,中有交州堕鸢水。”
同“唾面自干”。宋苏轼《次韵答章传道见赠》:“唾面慎勿拭,出跨当俯就。”
见〔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并列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醒世姻缘传》89回:“事体~,往后相(象)这等的状,姐姐千万不可再告。”△多用于规劝人不能重复错误,不能一犯再犯。↔一而再,
《史记.周勃世家》:“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西汉周勃,在未曾参加反秦前,只不过是个奏哀乐的乐人。后遂用为咏出身微贱的吹鼓手之典。唐.杜牧《杜秋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