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悠然自得

悠然自得

悠然:舒适闲雅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畅。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前秦著名政治家,累迁司徒,主持政务,整顿吏治,奖励农桑,选拔人才,提倡儒学。掌管军机要务,统兵灭前燕,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呈现国富民强的局面,苻坚把他比作诸葛亮。王猛少时家贫,而好学,每日苦读不倦,博学多识,尤精兵书。长大后魁伟,容貌俊美,为人谨重严毅,气魄宏大,志向高远,对一些小事丝毫不考虑,不受外界干扰,很少和别人交往,所以那些浮华之士都看不起他,讥笑他。王猛却安闲舒适,自得其乐,不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

【出典】:

晋书》卷114《王猛传》2929页:“……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例句】:

唐·白居易《秋池独泛》:“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悠然意自得,意外何人知?” 巴金《寒夜》26:“一只大老鼠悠然自得地在他们的面前跑来跑去,他们也不想把它赶开。”


偏正 悠然,闲适的样子。形容心情悠闲自足,神态从容。张健《逆潮》:“再过去是几丛不密也不疏的翠竹,无人修整,~,它们都是小河恒久的伴侣。”△褒义。用于形容心情或神态。→怡然自得 悠闲自在 闲云野鹤 泰然自若 洋洋自得自得其乐自由自在 行若无事 ↔忧心忡忡坐卧不宁 如坐针毡 如芒在背 若有所失 嗒然自丧 惶惶不安 提心吊胆 心惊胆战。也作“悠闲自得”、“悠游自得”。


【词语悠然自得】  成语:悠然自得汉语词典:悠然自得

猜你喜欢

  • 取长补短

    原作“绝长补短”,指土地面积、形状。后以此指汲取他人之长,以补充自己不足。滕文公未继位之前,出使楚国途中,路过宋国,拜见孟子。孟子和他讲了自己的性善之说,要他以尧舜之道治天下。后来滕文公回国时又去见孟

  • 前因后果

    《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此本佛教用语,谓因果报应。后以“前因后果”泛指起因与结果,谓事情的全过程。《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这班儿发落他阎浮人世去,须得先叫

  • 秦人鸡犬

    源见“桃花源”。用以形容田园胜境。清钱谦益《送杨侍御休沐还武林》诗:“楚国椒兰资献纳,秦人鸡犬慰乡闾。”

  • 天诱其衷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公元前六三二年,卫成公得知盟国楚国在城濮之战中战败的消息,出奔到陈国。当卫派叔武摄政受盟之后,晋文公于是允许逃

  • 沧浪老人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者、渔父。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偏正 隐者、渔父。语本《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 从公歌

    《诗经.鲁颂.泮水》:“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泮水》第一章末二句,意为:不论尊卑与大小,都跟随鲁僖公向前行进。此章咏鲁侯与其随从来至泮宫。唐.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诗:“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

  • 和贽

    源见“和氏之璧”。指卞和向楚王献玉。形容忠贞不渝。唐黄滔《祭先外舅文》:“高高蟾桂,赫赫鸿都;和贽之宁三泣,宋卢之俟一呼。”【词语和贽】   汉语大词典:和贽

  • 墦间乞人

    源见“乞墦”。指厚颜无耻乞求施舍之人。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墦间乞人,望门干谒。”

  • 影中蛇

    源见“杯弓蛇影”。指虚惊之事。明汤显祖《牡丹亭.闻喜》:“你香魂逗出了梦儿蝶,把亲娘肠断了影中蛇。”

  • 鸣玉

    《文选》卷十晋.潘安仁(岳)《西征赋》:“飞翠绥,拖鸣玉,以出入禁门者众矣。”唐.李善注引《礼记》曰:“君子行则鸣珮玉。”古代贵族身佩玉饰,走起路来有鸣声。后世以“鸣玉”借代出入朝廷的贵官。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