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

原为周成王总结管蔡之乱经验教训之语,意思是过去深受惩罚,就要慎重,以免今后的祸患。后则泛指惩处前者是为了规戒后者,免得同样错误再度发生。周成王说,我受到了惩罚,要谨慎,以防止以后的祸患,原先并无人引我走上错误,只是我自蹈迷途。一个小雏啊,冲天而成大鸟。我不堪国家多患难,再把那艰难重担挑在肩。

【出典】: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例句】:

明·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书牍九》:“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竭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并列 惩,警戒。毖,谨慎。把以前的错误引为教训,使以后小心谨慎,不再重犯。语本《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童小鹏《少小离家老大回》:“主席的思想一直是采取:‘ ~,治病救人’的教育方针。”△对人警戒之语。→引以为戒 ↔重蹈覆辙


惩治前面有过错之人而戒慎后面的人免犯同样的过错,此谓之“惩 ( chénɡ) 前毖后”。

为什么不是戒后而是 “毖”后呢?

“毖”,谨慎。 《诗·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传:“毖,慎也。”笺: “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畏慎后复有祸难。”“毖后患”即谓谨慎于后患、防患于未然。

所以,“惩前毖后”即谓惩治前过而防患于未然。《诗》题 “小毖”实际是 “慎小”,即谨慎小人为患。

《诗》“予其惩而毖后患”,后遂成为 “惩前毖后”一语。

惩前毖后”常与 “治病救人”连用,谓让人从前面的过错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词语惩前毖后】  成语:惩前毖后汉语词典:惩前毖后

猜你喜欢

  • 镜鸾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罽宾国王买得一鸾(罽,音jì,西汉时西域有罽宾国),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响,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鸾睹影,悲鸣冲

  • 亡金

    参见:买金偿

  • 天末招魂

    参见:鸟降筵

  • 玉钤

    汉刘向《列仙传.吕尚》:“二百年而告亡,有难而不葬。后子及葬之,无尸,唯有《玉钤》六篇在棺中云。”后因以“玉钤”指兵略、武事。唐中宗《即位敕文》:“振玉钤而殪封豕,授金钺而斩长鲸。”宋欧阳修《圣俞会饮

  • 添丁

    唐韩愈《寄卢仝》诗:“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唐卢仝生子,取名“添丁”,意为国家添一丁役,大文学家韩愈寄诗庆贺。后以“添丁”指生男孩。宋陆游《卧病杂题》诗之二:“身叨乡祭酒,孙为国添丁。”【

  • 洞口胡麻

    源见“刘阮天台”。指仙人的食物。清李渔《意中缘.先订》:“虽唐突,实恐惶,馋把天鹅来妄想。还只愁洞口胡麻,空做了枕上黄粱。”

  • 拔葵守介

    源见“拔葵去织”。指为官清廉自守。明 吾丘瑞《运甓记.嗔鲊封还》:“何不学拔葵守介公仪相?何不学拾李还邻宋就卿?”

  • 苞桑

    桑树之根,比喻根深柢固。《易.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系国于苞桑之固。”一说“苞桑”是丛生的桑树,喻意相同。

  • 冯生弹铗

    同“冯驩弹铗”。清钱芳标《击鲜行》:“张掾秋风频怅望,冯生弹铗未归来。”见“冯驩弹铗”。清·钱芳标《击鲜行》:“张椽秋风频怅望,~未归来。”【词语冯生弹铗】  成语:冯生弹铗汉语大词典:冯生弹铗

  • 失马翁

    同“失马塞翁”。唐许浑《怀旧居》诗:“朱门迹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词语失马翁】   汉语大词典:失马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