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承明庐

承明庐

承明庐是指汉朝皇宫石渠阁外承明殿的旁屋,是侍臣值宿所居之所。严助(?一前122年)西汉会稽吴县人。武帝初即位,郡举贤良对策,擢为中大夫。后迁会稽太守,复归长安,为侍中。汉武帝时,严助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几年过去了,但治理政绩平平,武帝很不满意,就给严助下诏说:“你不喜欢在朝廷承明庐值班,又认为侍从之臣太辛劳,怀恋故乡,要求调到外地任州郡长官。会稽东接大海,南邻诸越(古族名,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众多部落),北临长江,是个重要的州郡,但你治理几年并无政绩闻世。”后以“承明庐”为典,咏在朝为官。

【出典】:

汉书》卷64上《严助传》2789页:“上问所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横。”张晏注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

【例句】: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唐·刘祎之《酬郑沁州》:“匪厌承明庐,伫兼司隶局。” 唐·白居易《马上作》:“自问有何才?两入承明庐。” 唐·张大安《奉和别越王》:“何时骖驾入,还见谒承明。” 宋·辛弃疾《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宋·卢炳《多丽·寿邵郎中》:“还知否,承明倦直,来抚斯民。”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未得待承明,西京俄注丧。”


【词语承明庐】   汉语词典:承明庐

猜你喜欢

  • 只饮官中水

    《晋书.邓攸传》:“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东晋邓攸为官十分清正廉洁。他到吴郡去做太守官,自己运米到任,以为口粮,谢绝俸钱,只饮当地的水。后用为咏为官清

  • 月影三人

    同“对影三人”。宋 吕渭老《醉落魄》词:“夜来已觉春篘溢。月影三人,一醉旧相识。”

  • 百金之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百金之士五万人。”裴骃《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能破敌擒将为国立功的人是勇士,因以“百金之士”比喻勇士。偏正 ①有才干有作为的人。《史记·冯唐传》:“~十

  • 一条鞭

    明代中叶以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明代赋役繁苛,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武宗正德年间开始改革赋役,到世宗嘉靖时期,南北都试行新法,最关键的就是一条鞭法。主要为简化税制,先将赋和役分别

  • 磨杵作鍼

    杵:棒槌。鍼:同针。勉励人在学业上要刻苦耐劳,肯下功夫。《潜确类书》:“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作鍼。’白感其言,遂卒业。”后遂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

  • 新妇帏车

    源见“三日新妇”。喻指为官受礼仪拘束的滋味。清王士禛《送杨鄂州职方奉诏安南》诗:“虎头食肉志亦得,新妇帏车安足论!”

  • 断猿哀

    源见“断肠猿”。形容极度哀伤。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 湘妃

    源见“湘妃竹”。舜二妃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北周庾信《拓跋竟夫人尉迟氏墓志铭》:“西临织女之庙,南望湘妃之坟。”【词语湘妃】   汉语大词典:湘妃

  • 卜宅买邻

    源见“卜市邻”、“千万买邻”。谓选择住地和好邻居。柳亚子《三月十八日东郊民巷六国饭店夜坐有作》诗:“卜宅买邻都不俗,同舟共济漫相轻。”

  • 优昙一现

    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现即逝,难得见到。唐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 “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仿佛日之再中,庆优昙之一现。” 参见:○昙花一现见“昙花一现”。优昙,指优昙钵花,简称昙花。语本《法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