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关萧生

抱关萧生

抱关:看守城门的小官吏。萧生:指萧望之。萧望之(?一前47年)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后迁移到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汉宣帝时,历任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等高级职务。早年,大将军霍光主持朝政,长史丙吉推荐书生王仲翁和萧望之等几人,都被霍光召见。原先,右将军上官桀和盖主阴谋暗杀霍光。事情败露后,霍光把上官桀等人处死,后来在出入时加强了警卫和戒备。凡是到大将军府被召见的官吏和百姓,在进门时,都由两个守门官吏挟持着,脱去外衣,没收兵器,进行搜查。萧望之见状说:“我不愿被接见了。”说着就退回门外,守门官吏对他更加怀疑,气势汹汹地拉住他,强行搜身检查。霍光听到吵闹声,告诉守门官吏放开萧望之。萧望之对霍光说:“将军以功德辅佐着年幼的皇帝,要用太平的教化使天下安定,所以国内的贤士都伸长脖子,踮起脚后跟,争着要为您效力。现在对于来拜见您的人,都先要脱衣挟持搜查,恐怕这不是当年辅佐成王的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贫寒之士的做法吧?”于是,霍光把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就没有安排萧望之任何官职。三年之间,王仲翁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而萧望之通过射策考试当上了郎官(后补见习官),担任宫苑东门的守门小吏。王仲翁每从宫门出入,身后跟着随从杂役,下车后走进宫门,喝五吆六,很威风。王仲翁回头看看萧望之,说:“你当时不肯在进门搜身这样的小事上随大溜走,结果反只能混上看门的差事。”肃望之平静地回答:“各人按自己的志向去做吧!”后以“抱关萧生”为典,咏人不肯屈节,甘守贫贱的志向。

【出典】:

汉书》卷77《萧望之传》3271、3172页:“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徙杜陵。”“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与盖主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閤(同“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宛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官府内的杂役人员),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例句】:

唐·李华《奉寄彭城公》:“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杨子。” 宋·陈与义《述怀呈十七家叔》:“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清·钱谦益《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明日还寻抱关叟,蹇驴应过小桥东。” 清·唐孙华《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将军本自名当户,丞相于今亦抱关。”


【典源】《汉书·萧望之传》:“ (萧)望之既至前,说 (霍) 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 (王) 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候。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录录,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今译】 汉代萧望之与王仲翁等被推荐给大将军霍光,受召见。霍光因曾被人行刺,后来被召见的都要搜身,由两名官吏挟持,萧望之独不肯,并认为这不是礼贤下士之意。于是霍光不任用他,王仲翁等都做了官。三年后,王已任光禄大夫,而萧望之才做了看宫门的小官吏。王从门出入,带着随从人等,前呼后拥,十分威风,对萧望之说:“你不肯顺从听话,反来看门。”萧说:“人各有其志。”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人不肯屈节,甘守贫贱。

【典形】 抱关、抱关叟、抱关萧生、门前故人。

【示例】

〔抱关〕 清·唐孙华《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将军本自名当户,丞相于今亦抱关。”

〔抱关叟〕 清·钱谦益《戊寅除夕偕孟阳守岁》:“明日还寻抱关叟,蹇驴应过小桥东。”

〔抱关萧生〕 宋·苏轼《至秀州赠钱端公安道》:“寂寞抱关叹萧生,耆老执戟哀扬子。”

〔门前故人〕 宋·陈与义《述怀呈十七家叔》:“门前故人拥庐儿,政坐向来甘碌碌。”


【词语抱关萧生】  成语:抱关萧生

猜你喜欢

  • 张绪当年

    源见“张绪风流”。称颂人风神脱俗,仪态不凡。唐郑谷《寄左省韦起居序》诗:“风神何蕴藉,张绪正当年。”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止:语助词。景行:高尚的德行。 仰望高山,效法大德。 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淮南子.说山训》:“撰良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

  • 梦里黄粱

    源见“黄粱梦”。喻虚幻的事、痴心妄想。宋张炎《声声慢.重过垂虹》词:“重叹息,却如何不□,梦里黄粱。”

  • 忆遂初

    同“赋遂初”。宋徐铉《寄江都路员外》诗:“县斋晓闭多移病,南亩秋荒忆遂初。”

  • 心去意难留

    见〔心去最难留〕。【词语心去意难留】  成语:心去意难留

  • 匈奴笑千秋

    汉武帝时,因车千秋为戾太子鸣冤,受到武帝的赏识。接见时就提拔他为大鸿胪,过了几个月就担任丞相,被封为富民侯。车千秋在才能和学问上都很一般,也没有什么功勋和资历,不过是说一句话感动醒悟了皇上,旬月之间就

  • 囚首丧面

    《汉书.王莽传》:“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乱首垢面”,原是形容王莽头不梳,脸不洗,顾不得修饰仪容。后由此而演变出“囚首垢面”、“囚首丧面”。用为不修仪容的贬义之词。宋.苏洵《辨奸论》:“衣臣虏

  • 借前筹

    同“借箸筹”。唐高適《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诗:“军书陈上策,廷议借前筹。”【词语借前筹】   汉语大词典:借前筹

  • 吹箫乞食

    源见“吴市吹箫”。谓沿街乞讨。明徐石麒《拂霓裳.望中原》词:“欹皂帽,吹箫乞食总堪怜。”【词语吹箫乞食】  成语:吹箫乞食汉语大词典:吹箫乞食

  • 豪竹哀丝

    指管弦乐。宋 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醉了多少王孙公子。”见“哀丝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