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帜易帜

拔帜易帜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公元前二〇四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打赵国。赵王歇及主将陈余,聚兵二十万在井陉口迎战。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偏僻小路)革(音bì,依靠山的掩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败逃,这里是佯败),必空壁逐我,若(指二千军)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韩信命万人背水列阵,与赵军决战,赵军出击不能取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驱入赵壁,皆拔赵帜,立汉赤帜二千。”

后因常以“拔帜易帜”比喻取而代之,用“拔帜”比喻战胜。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连动 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萆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描写取代之语。也作“拔旗易帜”、“拔赵帜,树汉帜”、“拔赵帜,易汉帜”、“拔赵易汉”、“拔赵帜立赤帜”、“拔帜立帜”、“拔帜树帜”。


【词语拔帜易帜】  成语:拔帜易帜汉语词典:拔帜易帜

猜你喜欢

  • 长孺国器

    《汉书.韩安国传》:“韩安国字长孺,梁成安人也”。“安国为人多大略,知足以当世取舍,而出于忠厚。贪耆财利,然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于梁举壶遂、臧固,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 樗里

    源见“樗里多智”。樗里疾的省称。用以指多智的人或出众的智慧。《汉书.王莽传上》:“虽有贲 育不及持刺,虽有樗里不及回知。”宋苏轼《忠懿王赞》:“文武忠懿,堂堂如春。中有樗里,不以示人。”【词语樗里】 

  • 目如岩电

    同“眼如电”。清唐孙华《赠赵松一》诗:“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

  • 卜昼卜夜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春秋时,齐国陈敬仲为工正(注掌百工之官),一次请桓公饮酒,桓公一时高兴,命举火继饮。敬仲辞谢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晏子春秋.杂上》、《说苑.反质》述为齐景公与晏

  • 柯笛

    同“柯亭笛”。唐 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兰亭旧址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词语柯笛】   汉语大词典:柯笛

  • 如之何勿思

    如之何:即“如何”,犹言“怎么”。勿:不。 怎么不想念!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思念深切。语出《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明.谭元春《哭徐乾之文》:“吾弟云:‘无论乾之他事,即一河

  • 狗尾貂蝉

    源见“狗尾续貂”。借指滥封的高官。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和马观复石头渡寄韵》词:“狗尾貂蝉满座,贝带鵔鸃弄粉,一舆一臣台。”

  • 马良白眉

    《三国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 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马良白眉”为典,喻弟兄或侪辈中之杰出者。唐李瀚《蒙求》:

  • 孟笋

    源见“孟宗泣笋”。指冬笋。清袁枚《寄怀钱玙沙方伯予告归里》诗:“莱衣久舞宫袍淡,孟笋重尝野味鲜。”

  • 可望而不可及

    见“可望而不可即”。《塞上行·行纪·忆西蒙》16:“午后行五六小时,午尖时所清晰望见之山梁,仍【词语可望而不可及】  成语:可望而不可及汉语大词典: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