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持螯拍浮

持螯拍浮

同“持螯把酒”。清 毛莹《玉芙蓉.寿金伯维六秩》词:“雕龙手,持螯拍浮,拼得个拥红炉稳做醉乡侯。”


【典源】《艺文类聚》卷四十八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 (毕) 卓常谓人曰:‘右手持酒卮,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矣。’”

【今译】 晋代毕卓字茂世,性嗜酒,他对人说:“能够得酒装几百斛船,四时美味放在船两头,右手拿酒杯,左手拿蟹螯,在酒池中拍浮,这一生也就可以打发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纵酒放情,沉湎不问世事。

【典形】 把蟹、把蟹螯、毕君拍浮、毕卓杯、持螯、持螯手、持霜螯、浮拍池中、酒中浮、拍浮、身世酒杯中、霜螯持、蟹螯杯、一生长拍浮、忆蟹螯、右手杯、左持蟹螯、拍浮酒池、酒船香、蟹螯左手持、霜螯左手持、左手持蟹螯、一杯持两螯、手持蟹螯。

【示例】

〔把蟹〕 宋·苏轼《和周正孺》:“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

〔把蟹螯〕 唐·李白 《送当涂赵少府赵长芦》:“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毕君拍浮〕 明·唐寅《进酒歌》:“又不见毕君拍浮在酒池,蟹螯酒杯两手持。”

〔毕卓杯〕 南朝陈·陈叔宝《独酌谣》:“聊奏孙登曲,仍斟毕卓杯。”

〔持螯〕 清·高炳《九日登东城》:“我愿满头常插菊,天生左手为持螯。”

〔持螯手〕 宋·方岳《满江红·九日冶城楼》:“江欲釂,谈天口。秋何负,持螯手。”

〔持霜螯〕 宋·陆游《神山歌》:“有口惟可饮醇醪,有手惟可持霜螯。”

〔浮拍池中〕 清·缪慧远《有感》“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

〔酒中浮〕 宋·陈与义《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尽排物外事,拼作酒中浮。”

〔拍浮〕 宋·辛弃疾《渔家傲·湖州幕官作舫室》:“自有拍浮千斛酿,从教日日蒲桃涨。”

〔身世酒杯中〕 宋· 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作》:“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

〔霜螯持〕 清·黄景仁《上朱笥河先生》:“一身块然百不宜,两手只解霜螯持。”

〔蟹螯杯〕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

〔一生长拍浮〕 宋·苏轼《莫笑银杯小》:“万斛船中著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

〔右手杯〕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张晋英》:“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左持蟹螯〕 明·唐寅《江南四季歌》:“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猜你喜欢

  • 高台倾

    源见“雍门泣”。指由盛变衰。南朝 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 应图求马

    三国魏.曹植《献文帝马表》:“臣于先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骍马一匹,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谨以奉献。”(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引)三国魏.曹植将他所得的一匹大宛马献给魏

  • 鹭行

    同“鹭序鵷行”。明袁宗道《将抵都门》诗:“只合寻鸥伴,谁令入鹭行?”【词语鹭行】   汉语大词典:鹭行

  • 江州司马

    源见“司马青衫”。代称白居易。元无名氏《货郎旦》一折:“你比着东晋谢安才艺浅,比着江州司马泪痕多。”亦借指失意文人。郁达夫《屯溪夜泊记》:“可惜我们中间的那位‘江州司马’没有同来,否则倒又有一篇《琵琶

  • 一枝春

    《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做梅花的别名。这个典故又可用指

  • 白云黄鹤

    源见“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复返。宋张炎《浣溪沙.乌墨水仙》词:“零露依稀倾凿落,碎琼重叠缀搔头。白云黄鹤思悠悠。”

  • 衽席无辩

    源见“衽席㈠”。指帝王与后妃之间生活上不区别礼仪。《后汉书.皇后纪序》:“孝文衽席无辩。”李贤注:“郑玄注《礼记》曰:‘衽,卧席也。’孝文幸慎夫人,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辩也。”【词语衽席无辩】  成语:

  • 纳肝弘演

    源见“弘演纳肝”。指忠烈之臣。明 邵璨《香囊记.潜回》:“那饮药谯玄,纳肝弘演,高风劲节真堪羡!”

  • 九棘

    源见“三槐九棘”。九卿的代称。明李东阳《送钱先生致仕》诗:“加冠号冢宰,名位班九棘。”【词语九棘】   汉语大词典:九棘

  • 压元郎倒

    同“压倒元白”。元王恽《蝶恋花.和曲山韵因为赠之》词:“最爱新诗情致好,篇篇直压元郎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