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掉书袋

掉书袋

北宋.马令撰《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掉书袋”常用以讥讽人卖弄渊博,不看场合,一味引经据典,迂腐不堪的行为。

宋.刘克庄《后村题跋》卷三“跋刘叔安感秋八词”:“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绝,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这里用“掉书袋”是指责他们用典过多。


述宾 掉,摆动。讽刺人喜欢引用古书词句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贬义。多用于自夸方面。


掉书袋”指喜好征引古书以炫耀学识渊博之意,这是一种讽刺语。也指人作诗填词过多使用典故之意,犹言 “獭 ( tǎ) 祭”。

宋·马令 《南唐书·彭利用传》: “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这种情形,为什么叫 “掉”书袋呢?

“掉”,有 “摇动”义,如 “尾大不掉”,即谓尾巴粗大了摇摆不动 ( 详该条) 。由摇摆、摆动义引申出有 “摆弄”义, “掉书袋”犹言摆弄书袋,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炫耀学问高深。

“曾经獭祭博奥殚,一篇 《锦瑟》解人难。”獭性贪,常捕鱼陈列水边,如陈物而祭,谓之獭祭。獭祭鱼、掉书袋,实为文人陋习。


【词语掉书袋】  成语:掉书袋汉语词典:掉书袋

猜你喜欢

  • 斫轮

    《庄子.天道》:“(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扁是齐国匠人的名字)斫轮(斫雕制造车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曰:‘已死矣。’

  • 子桑琴

    源见“子桑寒饥”。喻指视困境为天命,无所悲怨。宋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

  • 不当人子

    苏皖方言。不当:不应该,引申为罪过。“人子”是语助词,无实义。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众人道:

  • 沧海成田

    同“沧海桑田”。宋李璮《水龙吟》词:“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火山流金,沧海成田,历阳成湖,地以善变而能久。”

  • 书读五车

    同“书富五车”。明 王錂《寻亲记.局骗》:“我好痴,教孩儿学甚文章!比似我书读五车,那曾上金马玉堂?”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知识很丰富。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明·范受益《寻亲记·局

  • 新亭泣

    同“新亭对泣”。唐独孤及《癸卯岁赴南半道中闻京师失守寄权士繇幼深》诗:“莫作新亭泣,徒使夷吾嗤。”【词语新亭泣】   汉语大词典:新亭泣

  • 囊脱锥颖

    同“囊中脱颖”。清程先贞《和陶饮酒》:“漫看诸少年,囊脱新锥颖。”

  • 辨马之峰

    源见“吴练”。指泰山。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

  • 崔蔡书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引卫恒《四体书势》:“汉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势》曰:‘……’。”“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崔氏

  • 恃才扬己

    见“恃才矜己”。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有人说: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这样狂诞偏激的人,在我们目前的中国根本不需要。”【词语恃才扬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