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探囊取物

探囊取物

探:伸手去拿。囊:口袋。伸手到袋中取物。比喻事情极易办到。出自五代人李谷之语。李谷,生平不详。史载他与韩熙载是好朋友。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越,谷送他至正阳。临别时熙载说:“吴越如能用我当宰相,一定能统一中原!”谷则说:“中原如能用我为宰相,攻取江南就好像是探囊中物!”后人遂概括成“探囊取物”。w

【出典】:

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三·李煜传》778-779页:“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例句】:

元·无名氏《怒折关平》一折:“我觑那两员贼将,如掌上观纹,探囊取物。”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25回:“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明·郑若庸《玉块记·博奕》:“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70回:“以陈、蔡之众,袭空虚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虑不成也。”


并列 囊,口袋。掏口袋摸取东西。比喻事情极易办理。语本《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传》:“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澎湖攻克,台湾则是~。”△常用于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瓮中捉鳖易如反掌 ↔海底捞针。也作“囊中取物”。


【词语探囊取物】  成语:探囊取物汉语词典:探囊取物

猜你喜欢

  • 鹤唳华亭

    源见“华亭鹤唳”。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唐刘禹锡《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诗:“鹤唳华亭月,马嘶榆塞风。山川几千里,唯有两心同。”宋刘辰翁《沁园春.再和槐城自寿韵》词:“但鹤唳华亭

  • 鼎成

    同“鼎成龙去”。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林》:“惟世宗奉玄,一时撰文诸大臣,竭精力为之,如严分宜、徐华亭、李馀姚,召募海内名士几遍,争新斗巧,几三十年,其中岂少抽秘骋妍可垂后世者,惜乎鼎成以后,概讳不言。

  • 鹤氅神仙

    同“鹤氅人”。宋洪适《选冠子》词:“鹤氅神仙,兔园宾客,高会坐移清漏。”

  • 宫魂断

    源见“齐蝉”。指齐王后忿死,尸变为蝉。用以咏蝉。宋王沂孙《齐天乐.蝉》词:“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 祁奚荐仇

    春秋时晋国的大夫祁奚公平无私,先推荐他的仇人解狐,后推荐他的儿子午的故事,当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

  • 挂服神武门

    《南史.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齐高帝(萧道成)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侍读,为皇帝讲学的官;奉朝请,可以参加朝会的闲职官员)。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务

  • 十谒朱门九不开

    谒:拜见。朱门:指权贵人家。 意谓向权贵人家求助,往往吃闭门羹。语出日本吉川幸次郎等《元曲选释》引李观诗:“十谒朱门九不开,利名渊薮且徘徊。自知不是封侯骨,夜夜江山入梦来。”元.马致远《荐福碑》三折

  • 槐柯

    同“槐柯蚁穴”。明张昱《湖舫劝曹德昭佥院酒》诗:“光阴只在槐柯上,奈此浮生乐事何!”【词语槐柯】   汉语大词典:槐柯

  • 齿族

    《礼记.记义》:“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因用“齿族”表示族人相聚,以年龄大小为序。唐颜真卿《庙享议》:“缘齿族之礼,广尊天之道,以实太祖明神烝烝之本意,亦所以化被天

  • 运筹帏幄

    同“运筹帷幄”。《唐大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勒石纪功碑》:“大总管运筹帏幄,继以中军,铁骑亘原野,金鼓动天地。”京剧《渡阴平》第二场:“将军过誉,惶恐之至,会(锺会)怎比大将军运筹帏幄!”见“运筹帷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