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原作“有生于无”,意谓具体事物都是由看不见的道中产生。后则由此演化为无中生有,意指本无其事而凭空捏造。老子认为,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都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而具体事物是由看不见的道中产生的。

【出典】:

《老子》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例句】:

《古今杂剧·度黄龙一》:“你两个无中生有,胡说了这一日,把我饿得来肝肠寸断,你还说嘴哩。”


主谓 原是道家对世间事物朴素辩证的看法,后多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语本《老子》40章:“天下万物生于事,有生于无。”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不过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来。”△贬义。用于凭空捏造方面。→捕风捉影 向壁虚造


解释本来为道教语,是说一切“有”都生于“无”。后来变为贬义词,比喻没有事实地凭空编造。

出处《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水浒传》第三十四回:“花荣陪着笑道:‘总管容复听禀:量花荣如何肯背反朝廷?实被刘高这厮,无中生有,官报私仇,逼迫得花荣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在《老子》中,“有”和“无”是两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他们相辅相成,能相互转化。三国时的王弼在给上面所引的话语作注时即说:“‘有’从‘无’开始,假如‘有’达到它的极点,就又将变为‘无’。”

水浒传》中,宋江、花荣被清风寨知寨刘高和青州兵马都监黄信捉拿,在押解途中由清风山英雄救获,并顺便俘虏了刘高。黄信逃回清风寨后向总管青州兵马的统制、霹雳火秦明求救。秦明带兵攻打清风山,和花荣对阵时喝骂花荣背叛朝廷,花荣赔笑说:“请您海涵听我解释:您想我花荣怎肯背叛朝廷?其实是被刘高这个坏人无中生有地陷害。他公报私仇,逼得我有家难回,报国无门,暂时栖身于此,请总管详察。”秦明作战失败,宋江等人用计使知府误以为秦明已反叛,杀了秦明的妻小,并上报朝廷通缉。秦明无奈,只得返回清风山入伙,成为水浒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

例句

他决不会做无中生有、陷害同学的事。


【词语无中生有】  成语:无中生有汉语词典:无中生有

猜你喜欢

  •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个人的欲望,难于一意孤行去实现。语出《左传.襄公十年》:“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宋.苏轼《上皇帝书》:“昔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赂伯石以安巨室,

  • 冥椿

    同“椿灵”。南朝 齐谢朓《高松赋》:“岂榆柳之比性,指冥椿之等龄。”【词语冥椿】   汉语大词典:冥椿

  • 何逊咏梅

    南朝.梁.何逊《咏早梅诗》(一题《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多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这是一首咏梅的名诗,

  • 渡江击楫

    源见“中流击楫”。表示誓死驱逐敌虏、收复失地的壮烈气概。柳亚子《浙游杂诗》:“探胜归来水一洼,渡江击楫愿还赊。”

  • 正冬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汉刘向《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北史.隋房陵王勇传》

  • 今天天气哈哈哈

    现代一种内容空乏的交际语。 与人相见无话可说,或为回避矛盾和实际问题而作的应付语。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二)》:“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 疥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大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 陟屺寺,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张璪尝画古松于斋壁,符载赞之,卫象诗之,亦一时三绝。览悉加垩焉。人问其故,曰:‘无事疥吾壁也。’”后因以“疥壁”

  • 三思而后行

    形容遇事要再三考虑,反复研究之后才采取行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遇事总要反复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见后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出典】:《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 画地为狱

    同“画地为牢”。宋王谠《唐语林.识鉴》:“画地为狱,人不敢逃;以赭染衣,人不敢犯。”郭沫若《沸羹集.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关于题材问题,一时曾相当狭隘,而且至今也还有人抱着这样的见解,以为必须直接采

  • 不脂户

    比喻说话少的人。《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高诱注:“言其不多鸣,故不脂之喻无声也。一说,不脂之户难开闭,亦喻人少言语也。”【词语不脂户】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