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无可无不可

无可无不可

原指孔子对于进退去留,没有成见,该怎样就怎样。后泛指对事依违两可,没有主见。孔子在提到古代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人时评论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可以说得上是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不辱没自己的身分的了。柳下惠、少连到政府去作官,可以说得上不讲气节,辱没身分了。可是他们的言论合乎法度,行为经过思虑,当官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呢?至于虞仲、夷逸这两个人,逃世隐居,说话毫无顾忌,行为廉洁,被废弃不用也是意中之事。我和他们不同,不认为他们做得对,也不认为他们做得不对。

【出典】:

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例句】:

宋·朱敦儒《樵歌》中《蓦山溪词》:“高谈阔论,无可无不可,幸遇太平年,好时节清明初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薛姨妈是个无可无不可的人,倒还易说。”


并列 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指什么都可以。语出《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红楼梦》57回:“薛姨妈是个~的人。”△多用于对事物没有一定选择方面。→依违两可。也作“无乎不可”。


【词语无可无不可】  成语:无可无不可汉语词典:无可无不可

猜你喜欢

  • 罍满惭罄瓶

    源见“瓶竭罍耻”。谓以不能礼贤尽职而心怀愧疚。唐韩愈《答张彻》诗:“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此是作者自谦。

  • 祖龙

    祖:开始。龙:皇帝之象征。 此典暗指秦始皇。后以此典借指秦始皇;或形容秦始皇即将死亡。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年),秋天,有使者从关东(今陕西潼关以东)夜间路过华阴平舒(今陕西华阴县西北渭水边上)道路

  • 战无不胜

    同“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隋书.杨素传》:“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述补 形容十分强大,百战百胜。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出《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

  • 一生拍浮

    源见“持螯把酒”。形容放情纵酒。宋苏轼《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傅》诗:“万斛船中著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

  • 甘谷士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基中,历世弥久,故水味为变。其临此谷中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

  • 馀醒

    《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因以“馀醒”指酒馀犹醒,比喻不随浊世浮沉。宋李纲《自蒲圻临湘趋岳阳道中作》诗之三:“千古灵均英爽在,固应笑我学馀醒。”

  • 越相归

    源见“范蠡扁舟”。指范蠡归隐。亦借以泛指致仕隐居。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留侯隐,棹倚三川越相归。”

  • 桑枝不竞

    源见“争桑”。喻边境安宁。《晋书.羊祜杜预传论》:“桑枝不竞,瓜润空惭。”

  • 羊公碣

    同“羊公碑”。唐张九龄《登襄阳岘山》诗:“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 戮力齐心

    参见:戮力同心见“戮力同心”。《梁书·王僧辩传》:“卿志格玄穹,精贯白日,~,芟夷逆丑。”【词语戮力齐心】  成语:戮力齐心汉语大词典:戮力齐心